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如雄磺、雌磺等,分布于各种金属矿物中。在冶炼和焙烧含砷矿石过程中、砷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职业活动中造成砷中毒的主要是砷的三价及五价化合物,如三氧化二砷,砷酸盐。吸收途径多为呼吸道。
砷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可使神经系统、心、肝、肾等多脏器受到损害,在临床上呈现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表现:⑴皮肤、粘膜、呼吸道剌激症状,如暴露皮肤出现丘疹、眼部充血、流泪、咽肿痛、咳嗽、咯痰等;⑵“感觉型”或“感觉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炎症状,如肢体麻木或针剌样感觉异常,运动力减弱,四肢运端感觉减退或消失,并呈手套、袜套样分布。慢性中毒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色素沉着或疣状增生等,同时可伴有脑衰弱综合征,严重患者可诱发肿瘤。
砷中毒患者应立即脱离接触砷,并接受驱砷治疗。有严重肝脏、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皮肤疾患的职工,不宜从事接触砷的作业。
延伸阅读:
抱歉!暂无相关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