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事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均有明确规定。
一、为什么要做应急预案?
一是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制定应急预案。
二是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三是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危险化学品单位尤其是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潜在着重大危险。如果发生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事故,其危害极大。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达不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所能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也就是应急预案。
公共场所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此举是为了在公共场所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通过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发现和整改一般消防安全检查不易发现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单位消防安全系数。
应急预案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协调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制定预案应遵循以下基本步骤:搜集整理与应急处理相关的信息资料→具体编制预案→实地演练→进一步修订→制定发布→定期演练和修订。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等。
二、什么样的危险源需要制定应急安全预案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2、不是重大危险源的也不是说就不需要制定了,要视要求和企业自身情况确定是否制定。
三、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什么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法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中专门对应急预案做了规定。
其中第七十八条做了明文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答练。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