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电影《极度恐慌》中看个体防护,PPF在核生化和生产中的应用
一、引言
职业健康与工作环境的职业危害密切相关,职业健康风险正比于作业时间与暴露程度。个体防护就是为了降低职业健康风险、减少人们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任何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状况都是相对而言的,只要作业人员暴露于作业环境中,就有接触职业健康危害的可能,就必须进行个体防护。通常,“个体防护”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但对于职业健康而言,个体防护是常设的防线。职业健康要贯彻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此,人们往往十分重视职业危害源头的预防。源头预防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对作业现场的有毒有害因素进行监测,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对作业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如变更工艺、隔离、通风等。源头监测与控制固然重要,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受限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等,因此PPF是至关重要的。
二、电影《极度恐慌》中印象深刻的五个镜头
1、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中心四个实验室
实验室可分为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跟随着镜头可以看见生物性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的标志;随着实验室防护等级越高里面的工作人员的PPF防护等级也越高,从简单穿医用服不带口罩到带防毒口罩最后全身防护。
2、Casey检查出Sam的防护服被划破
PPF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对于生化实验室来说,实验人员所接触的就是具有高危险性的生物病毒、核辐射等,无法从源头即物质本身做到安全,就连空气都是危险的。因此个体防护装备十分重要,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技术标准的PPF,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志不清、破损的防护用品和三无产品。在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及类型。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其实验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经演练培训后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按所制定相应的防护规程采取安全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
3、医生Henry在给患者Rudy化验红白血球时被感染
面对未知的事物,我们防不胜防。如果在用离心器中进行血液分离时,建立防溅罩、实验人员穿戴防护面具、隔离衣以及手套等其他一级屏障装备,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4、Casey由于过度劳累无意间将防护服破损
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的疏忽麻痹大意,过度劳累使人无法注意力集中,可见适宜的劳动强度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中非常重要,其次PPF是作用在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被破坏立刻就使人暴露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
5、Robby在抢救Casey时针头扎入手指
看到这的时候,心中想着“为什么不用耐刺穿的手套”。仔细想来,可能是因为剧情的需要,赋予主人公Robby双重身份既是医生也是患者,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无法幸免遇难。其次考虑到耐刺穿的手套不易弯曲,对于医护人员需要用手从事精细的工作要求手套一定有触感、灵巧性。因此对PPF的研发在不断的创新,来满足工作特点、人的生理要求等。
三、佩戴个体防护装备(PPF)需要考虑的因素
确定个体防护装备的类型后,为了正确使用,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佩戴尺寸
为保证完全的防护,佩戴合适是一项必须的要求。有些个体防护装备的设计及尺寸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佩戴不合适,个体防护装备的屏蔽和隔绝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2、使用期限
必须注意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期限,过期的个体防护装备会因材质老化、吸附穿透、应力腐蚀等失去防护装备的作用。使用期限最好有警告标识
3、舒适程度
个体防护装备轻便、舒适、美观,作业人员就愿意使用。由于笨重、束缚、刺激等原因,作业人员要不时地活动个体防护装备,这样不但影响工作,而且也达不到个体防护的效果
4、保养
要经常对个体防护装备进行清洁、检查和维护,使其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四、PPF的种类以及影片中涉及PPF的介绍
PPF所涉及的防护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头面部、躯体、手、足、耳,以及呼吸道,其装备包括眼镜(安全眼镜、护目镜)、口罩、面罩、防毒面具、帽子、防护衣(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群)、手套、鞋套以及听力保护器等。
1、防护服分类
劳动过程中引起躯体伤害的因素主要有高温作业、低温作业和化学药剂、微波辐射、电离辐射和静电危害。选择使用合适的防护服对于减少伤害十分必要。
图1防护用品的分类
1.1轻型综合化生防护服
综合防护服(JSLIST)能有效地抵御生化战剂侵袭,可为作战人员提供最佳防护。该防护服为分体、前开式防护服,外层采用能防水、抗撕裂的尼龙与棉府绸混合材料,内衬能够吸收生化战剂。该防护服还具有质量轻、体积小、耐用性高、穿着合体、密封性好、穿着者热应力低的特点,不受汗,污垢和盐渍的影响,连续穿着45天,最多能经受6次洗消,可与多种系列防护面具配合使用。例如影片中防护面具既可连接携带式动力送风源也可以连接供气式管道。
1.2单兵防护装备——化生连体服
单件套,具有防火性能,内衬由氨基甲酸脂基质和附着在其上的活性炭构成,
能够吸收生化战剂。有效地防御液态、蒸汽和气溶胶生化战剂的侵袭,其性能优于现有的手套,能为佩戴者提供全天防护,可连续佩戴14天。既能保证部队避免中毒伤亡,又能减少热伤亡,还能有效地完成指派任务。
2、呼吸防护用品分类
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呼吸器官的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和生产性化学毒物两大类。呼吸防护用品是用来防御缺氧环境或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防护用品。
图2呼吸防护用品分类
2、1防毒面具
2.1.1JSGPM(M50)防毒面具
基本型是-款不折不扣的现代面具,采用单片大眼窗,镜片为泪滴形,鼻上架有桥接器,因而视野开阔。为确保呼吸阻力降低,双侧外置过滤器巧妙地采用单向阀门,可去除和更换。三层密封表面可确保面具与过滤器之间密封。这款面具改良了视野与装备接口,呼吸阻力降低50%,具有饮水能力。特性:①能在任何种类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蒸气、烟雾和粉尘环境中确保人员正常呼吸,并使人员的面部避免受到刺激、灼伤;有很好的气密性;②适于在高浓度有害气体和缺氧的情况下使用;③能防强酸、强碱、蒸气;能适合较长时间使用;④有较大的吸着容量;⑤有良好的视力和通话性能。此外与防护服配套使用的防毒面具上增加照明器材或热成像仪。由于现场充斥着爆炸声、警报声、人的哭喊声、建筑物的倒塌声,非常嘈杂,如果仅靠通话膜传递声音来进行通话是不行的,可在面罩内加麦克风以加强面对面通话。而且为了与救援指挥部及时沟通和有效通信,可在面罩内置有线/无线电传感器,以实施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
2.1.2过滤式防毒面具
缺点不适合在氧气稀少的场合使用,短时间的佩戴。
2.1.3化学生氧面具
特点重量轻,也不需要复杂的充氧设备和准备工作。另外,现有的过滤式防毒面具的有效防护时间比较短,不适合较长时间使用。而生氧式面具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缺点,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做到循环利用。
2.2防毒口罩
一般由滤毒盒或滤毒罐和面罩主体组成。面罩主体隔绝空气,起到密封作用;滤毒盒滤毒罐起到过滤毒气和粉尘的作用。主要用于含有低浓度有害气体和粉尘的作业环境。防毒口罩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矿山、冶金、军事、消防、抢险救灾、卫生防疫和科技环保等领域。
2.3防尘口罩
2.3.1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性能不仅要起到防御各种粉尘的作用,而且要适应人体的生理卫生要求和作业要求、劳动强度等方面需要。这种口罩是靠佩戴者的呼吸力量克服部件的阻力,用于防尘的一种净气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包括自吸过滤式简易防尘口罩和自吸过滤式复式防尘口罩。
2.3.1.1自吸过滤式简易防尘口罩
分为无呼吸法和有呼吸阀。无呼吸阀,吸气和呼气都通过滤料的简易防尘口罩。有呼气阀,吸气和呼气分开通道的简易防尘口罩。
2.3.1.2自吸过滤式复式防尘口罩
是由滤尘盒、呼气阀和吸气阀、头带、半面罩等组成。吸气和呼气分开通道。
2.3.1机械过滤式防尘口罩
主要预防各种粉尘和烟等质点较大的固体有害物质的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由主体(口鼻罩)、滤尘(多孔性滤料)盒、呼气阀和系带等部组成。
五、个体防护(PPF)的重要性
1、某些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不能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只能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2、尽管采取了工程技术措施,但危害因素或多或少仍然存在,且危害具有累积效应
3、危害发生源不明确,难以采取工程技术措施
4、危害因素的危害初理尚不明了,工程技术措施控制效果不佳
5、危害因素是流动、散发或偶然发生的,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有困难
6、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同时产生而不可能同时采取多种工程技术措施进行控制
7、从经济投入和控制效果考虑,采取个体防护措施是合适的
六、结语
尽管个体防护对于职业健康非常重要,但它毕竟是被动的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消除和控制职业危害要靠制度、管理、文化、工程、技术等诸方面的协同作用。要加强用人单位和全员对职业健康的责任感,明确个体防护是职业健康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政,王运斗.核生化武器与“三防”卫生装备[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134.
[2]http://www.hbsafety.cn/article/12/240/315/200805
/42928.shtml
[3]邬燕云.劳动防护用品知识讲座(7)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体系建设[J].劳动保护,2006,(6):
78~81
[4]战登瑞,李强.我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7,(4)
:28~30,42
[5]苏进,王曼琳译.面具之战.国外防化科技动态,2013(9h)4-10.
2017年10月15日
整理于北京
责编:欧阳凝碧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