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二、用人单位在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应如实提供下列资料:
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人员名册
3.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结果。
三、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以下措施。
1.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
2.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
3.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
4.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5.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四、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