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劳动的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进而发生劳动争议。一旦人身因工作原因受到侵权伤害就会涉及劳动争议中的疑难问题之一即工伤或者职业病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职业病鉴定的依据和诊断流程。
职业病诊断主要依据:
(一)病人的职业史:就诊患者必须提供详细的职业史,这主要有利接诊医师了解其所从事的劳动情况(包括产品种类、工艺流程、生产过程)、环境状况、劳动保护措施等,这些有助于确定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的是何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对一些职业危害接触很明确的疑诊病人,接触素物量的多少、接触时间的长短、现场危害调查及评价资料均是明确诊断的第一手必备资料。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上述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资料。
(三)临床表现以及医学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包括疑诊者的主诉症状及体征检查,职业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些是特异性的、有些是非特异的,如:铅中毒引起的腹绞痛就是典型的临床表现。疑诊患者的医学检查,除一般的实验室检查外,另有一些特异性检查项目,如:血铅、尿铅的测定,均对职业病的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职业病诊断程序:
疑似职业病的劳动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选择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这里所指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必须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由该机构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诊断证明书由参加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然后机构审核盖章。若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时,30日内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由该部门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若再有异议者可继续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总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是诊断职业病的基础,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结果则反映了有无疾病及其性质、轻重、范围等具体指标,职业病的依断必须对诊断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遵循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及时、便民的原则进行。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