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管理及构成EHS分别是英文Environment,Health,Safety的缩写,即环境、健康、安全。EHS管理体系是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EMS)和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EHS管理体系。
建立EHS管理体系的步骤
1、领导决策
组织建立EHS管理体系需要领导者的决策,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决策。只有在最高管理者认识到建立EHS管理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组织才有可能在其决策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2、成立工作组
当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决定建立EHS管理体系后,首先要从组织上给予落实和保证,通常需要成立一个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建立EHS管理体系。工作组的成员来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工作组的成员将成为组织今后EHS管理体系运行的骨干力量,工作组组长最好是将来的管理者代表,或者是管理者代表之一。根据组织的规模,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工作组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专职或兼职,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也可挂靠在其它部门。
3、人员培训
工作组在开展工作之前,应接受EHS管理体系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组织体系运行需要的内审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尤其是关于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的培训。
4、初始状态评审
初始状态评审是建立EHS管理体系的基础。组织应为此建立一个评审组,评审组可由组织的员工组成,也可外请咨询人员,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评审组应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EHS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与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组织的EHS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这些结果将作为建立和评审组织的EHS方针、制定EHS目标和EHS管理方案、确定体系的优先项、编制体系文件和建立体系的基础。
5、体系策划与设计
体系策划阶段主要是依据初始状态评审的结论,制定EHS方针,制定组织的EHS目标、指标和相应的EHS管理方案,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筹划各种运行程序等。
6、EHS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EHS管理体系具有文件化管理的特征。编制体系文件是组织实施EHS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与保持EHS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组织达到预定的EHS目标,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和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据和见证。体系文件还需要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定期、不定期的评审和修改,以保证它的完善和持续有效。
7、体系试运行
体系试运行与正式运行无本质区别,都是按所建立的EHS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规程等文件的要求,整体协调地运行。试运行的目的是要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组织应加强运作力度,并努力发挥体系本身具有各项功能,及时发观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纠正不符合并对体系给予修订,以尽快渡过磨合期。
8、内部审核
EHS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是体系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组织应当具备了检验建立的体系是否符合EHS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条件,应开展内部审核。
EHS管理者代表应亲自组织内审。内审员应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如果需要,组织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或主持审核。
内审员在文件预审时,应重点关注和判断体系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及一致性;在现场审核时,应重点关注体系功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查是否按体系文件要求去运作。
9、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体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代表应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供最高管理者评审。最高管理者应对试运行阶段的体系整体状态做出全面的评判,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
依据管理评审的结论,可以对是否需要调整、修改体系做出决定,也可以做出是否实施第三方认证的决定。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