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遇到一例咨询因经验不足浓度计算错误,导致氯气中毒的案例,笔者还是首次遇到过失引起中毒的情况,鉴于此病例的特殊,特别请教了重庆市职业病诊断专家任在鸣老师。通过这次交流,任在鸣老师为我解开了三个困惑:一、因过失在工作中引起中毒的,能否申请职业病诊断;二、急性中毒治愈后能否申请职业病诊断;中毒后直接认定工伤的,有后遗症,是否还可申请职业病。
关于这三个困惑,我想应该也有朋友和我一样不清楚,这里先解释一下,后面再说氯气中毒的应急处理措施。第一,在工作时因失误造成的中毒,可以申请职业病诊断(和工伤类似);第二,急性中毒治愈后不能申请职业病诊断,因为申请者的临床表现已恢复正常;第三,中毒后先认定工伤的,有后遗症的,可以申请职业病(直接认定工伤比较快捷,走职业病诊断的话多一个诊断程序,耗时更久)。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的正题——“职业病|急性氯气中毒的应急处理措施”。在说氯气中毒的急救与处理办法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氯气的性质。
氯气的性质
氯气(液氯),黄绿色,比重为空气的2.5倍(即比空气重),不可燃但可助燃,可与易燃气体或蒸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属于剧毒气体,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高度刺激性,常用作漂白剂、清洁剂等。急性氯气中毒属于我国132种职业病之一,在临床上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除中毒外,还可对人体造成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伤害。
工业上接触氯的机会有: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检修时均可接触到氯。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若钢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亦可发生大量氯气逸散。主要见于电解食盐溶液,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
急性氯气中毒的应急处理措施
1.设置警戒隔离区,紧急疏散与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向上风方向转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疏散过程中,应有专人引导至安全区,要查清是否有人停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区域内需严禁火种,以免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2.如有人员发生中毒不能撤离,应站立在高处,不要停留在低洼处,千万不要躺下(“躺死站活”,氯气比空气重),坚持等待救援。
3.组织救援。设立明显标志,引导救援力量进入现场施救。救援人员应作好自身和伤病员的个体防护,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和保暖,经下列现场处理后,应迅速送至医院救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和鞋,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的、烧伤的皮肤,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冲洗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避免造成二次受伤。
眼接触: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迅速送医。
吸入: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宜采用徒手式压胸呼吸方法,这种压式的人工呼吸会使患者炎症、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吸入后有症状者至少观察12小时,对症处理。
冻伤:应迅速复温(用40℃~42摄氏度恒温热水浸泡,直至温度接近正常);对冻伤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注意不要擦破伤处皮肤,以防感染。
4.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和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泄露源处理: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局部停车、减负荷运行、修补和堵塞容器裂口等方法控制;泄漏物处理:覆盖、稀释处理,可喷射雾状水,收集和处理废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注意:抢救、抢修人员应严禁火种、沾有油污(使用的工具不能沾有油污),严禁单独行动,必须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想进一步讨论交流或有其他疑问或需要,劳动者病人可加QQ群号:784591071;专业从业人员可加QQ群:663924660;如有意加微信群请加微信号17726603325,备注“进职业病网交流群”即可。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哪些疾病属于职业性化学中毒?
职业病大揭秘:进厂5年致下肢瘫痪,究竟怎么回事儿?
东莞工人需警惕有机溶剂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