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最初为GB3869—83,现行标准为GB 3869-1997(自1988年1月1日开始执行,代替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测量方法请参见《GBZ/T 189.10-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该标准自2007年11月1日开始实施)。
【标准名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标准编号】GB3869—1997
【代替编号】GB3869-83
【颁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现已更名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颁布时间】1997年7月7日
【实施时间】1998年1月1日
【内容简介】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1997》全文内容如下:
前言
本标准是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本修改标准比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能量代谢率 energymetabolicrate(M)
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2.2 劳动时间率 workingtimerate(T)
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2.3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 sexcoefficientofphysicalwork(S)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2.4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waycoefficientofphysicalwork(W)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1、扛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
2.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ntensityindexofphysicalwork(I)
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
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表1)。
表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 劳动强度指数(n) |
Ⅰ | n<15 |
Ⅱ | 15<n<20 |
Ⅲ | 20<n<25> |
Ⅳ | n>25 |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A1 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工时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按表A1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单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劳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时间,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工种: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_岁 工龄:_____________年 身高:_______________cm² 体重:_________________kg 体表面积:_________m² |
采气时间:__________________min________________s |
采气量 气量计的初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量计的终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气量(气量计的终数减去气量计的初读数)____________ |
通气时气温_______________℃;气压_______________Pa |
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查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体积换算表):______________ |
标准状态气体体积(采气量乘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_______________L |
每分钟气体体积(标准状态气体体积/采气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L/min |
换算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每分钟气体体积/体表面积): =________________L/(min·m²) |
能量代谢率:_________________Kj/(min·m²) |
调查人签名 年 月 日 |
单项劳动能量代谢率测定表(表A1)。
表A1 能量代谢率测定表
每分钟肺通气量3.0~7.3L时采用式(A2)计算。
lgM=0.0945x-0.53794…………………(A2)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8.0~30.9L时采用式(A3)计算。
lg(13.26-M)=1.1648-0.0125x……………………(A3)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7.3~8.0L时采用式(A2)和(A3)的平均值。
A2 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3名,按表A2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应另选正常生产日,重新测定记录),取平均值,求出劳动时间率(T)。
表A2工时记录表
动作名称 | 开始时间(时、分) | 耗费工时,min | 主要内容(如物体重量、动作频率行走距离、劳动体位等) |
调查人签名: 年 月 日 |
A3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A5):
I=T·M·S·W·10………………………………(A5)
式中:
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计算常数。
相关说明:
GB:国家标准(汉字拼音缩写)
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 职业描述 |
I(轻劳动) | 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 |
II(中等劳动) | 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 |
III(重劳动) | 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 |
IV(极重劳动) | 大强度的挖掘、搬运等。 |
更多职业病法律法规知识请参考阅读:职业病网【法律法规】栏目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最全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目录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管的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官网版更新来了!GBZ 2.1-20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5-2014职业性尘肺病的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