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139—2019 稀土生产场所放射防护要求》自2020年4月1日起施行,GBZ 139—2002同时废止。
《稀土生产场所放射防护要求》(2019版)解读
我国是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稀土往往伴生钍等天然放射性核素,其开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对职业人员健康产生影响。2002年我国就在相关职业卫生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发布了《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39—2002)。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稀土开采、选冶分离工艺和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亟需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广泛调研和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的其他卫生标准衔接和配套,通过多单位协作并广泛征求意见,使标准技术内容尽可能具备严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我国提供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原则和基本要求,便于加强稀土矿山开采、选矿和冶炼过程中,天然放射性物质所致的职业照射防护。
与GBZ 139—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有:修改了稀土生产放射场所分级要求;增加了防护措施的要求;细化了工作场所监测点的选择要求;增加了对工作人员个人监测的要求。
附件下载:
GBZ 139-2002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doc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最全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目录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管的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官网版更新来了!GBZ 2.1-20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5-2014职业性尘肺病的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