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许可证是我国放射源生产、销售与使用单位必不可少的资质证。那么,辐射安全许可证种类和范围包含哪些呢?
辐射安全许可证种类和范围
(1)种类分为生产、销售、使用。
(2)正本内,范围分为Ⅰ类放射源、Ⅱ类放射源、Ⅲ类放射源、Ⅳ类放射源、Ⅴ类放射源、Ⅰ类射线装置、Ⅱ类射线装置、Ⅲ类射线装置。
副本内,范围写明放射源的核素名称、类别、总活度,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级别、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射线装置的名称、类别、数量。
(3)正本内,种类和范围填写种类和范围的组合,如生产Ⅰ类放射源和Ⅱ类放射源,销售和使用Ⅱ类射线装置。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理》(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经生态环境部令7号修正)):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第十三条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2.有不少于5名核物理、放射化学、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1名。
生产半衰期大于60天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前项所指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不少于3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6名。
3.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其中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应当由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担任。
4.有与设计生产规模相适应,满足辐射安全和防护、实体保卫要求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场所、生产设施、暂存库或暂存设备,并拥有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的所有权。
5.具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运输、贮存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
6.具有符合国家放射性同位素运输要求的运输工具,并配备有5年以上驾龄的专职司机。
7.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警、固定式和便携式辐射监测、表面污染监测、流出物监测等设备。
8.建立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台账管理制度和监测方案。
9.建立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和应急人员的培训演习制度,有必要的应急装备和物资准备,有与设计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10.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以上就是职业病网小编为您提供了关于辐射安全许可证种类和范围的解答,真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您要了解更多关于职业病方面的维权,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即可。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游客 2022-09-26 23:3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