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记者 胡蔓 曾莉 通讯员 陈松 应述辉)跑安监战线多年,记者与职业健康监管人员一道,见过重度职业病患者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弥留之际的酸楚和无奈。今天,记者以安监工作者的视角,记录下这份无法释怀的痛惜,是想说,在“带血的筹码”面前,生命才是最可贵的财富。
图为湖北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义诊
生命不堪承受之重
身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者,与职业病患者零距离接触多年,深深体会到职业病带给劳动者的巨大伤痛。今天从两位职业病患者的遭遇说起。
我曾去过十堰郧西湖北口回族乡,这个偏僻小村有一位杨姓矿工,52岁,正值壮年却骨瘦如柴,走路都要人扶。老杨一直在邻省一个小煤矿打工,井下粉尘弥漫。慢慢地他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喘不过气,实在干不动了,才回老家。
县里大夫说,老杨得的是尘肺病,已到晚期。我见他半卧在床,治病把打工赚的一点辛苦钱花完了,还背一身债。家里能换钱的东西差不多都搬光了,只剩躺着的这张吱呀作响的床,还少一条床腿,家人用砖头垫着作支撑。
老杨告诉我,他已好几天没睡安稳觉了,一躺下就被憋醒,只有跪着趴着才能勉强呼吸。说这话时,他神色黯然,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无助。
我离开后不到俩月,他家人就打电话告诉我“老杨走了”,火化时炉子里烧剩下一坨拳头大小的东西,黑乎乎的,烧不化。我知道,那不是骨头,是“石头”,是沉积在肺里一天天将他折磨致死的“罪魁祸首”。当地干部告诉我,在那个乡镇,还有几百个这类家庭,每一个都有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尘肺病人。
这几年,全国各地发生了一些有影响的尘肺病人案例如“开胸验肺”的河南新密人张海超等,每每看到,心总是沉重。
教训不堪回想之痛
湖北省安监局职业健康处办公室墙上挂有一面锦旗,上书“解民倒悬、执法如山”,是一位鞋厂女工的丈夫送的。女工姓伍,46岁死于白血病。
伍师傅曾在蕲春县一家棉拖鞋厂上班,鞋厂使用一种胶水黏合鞋底,胶水里含有毒性很高的化学物质——苯。该厂投产30多年,工人们没戴过口罩和手套、没有换气扇、没体检过,一直呼吸有毒空气,接触有毒胶水。30年间有人病倒、有人去世,没人想到空气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苯,更没人想到鞋厂在职业健康管理方面有问题。直到2016年,伍师傅在武汉协和医院诊断出白血病,医生从其职业史和病情特点分析,这个可怕的潜在杀手很可能是“胶水中的苯”。
起初,鞋厂不认为自己该对伍师傅的病负责,总以各种理由推诿,拒绝承担医疗费用。高额的医药费令伍师傅家很快陷入困境,没条件及时接受骨髓移植,错失了治疗的最好时机。
我们接到投诉后,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安排进行职业病诊断。然而,在收到职业病诊断书时,伍师傅已生命垂危住进重症监护病房,几天后带着满腔的不舍离开了人间。事后经多方协调,厂家终于报销其医药费,赔了一笔钱。伍师傅的丈夫请人做了这面锦旗送给我们,说,不是你们帮忙厂里不会给一分钱,人救不过来,家里还欠几十万元债,现在伢的妈走了,她拿命给伢换的一点钱留了下来。看着这位失妻的庄稼汉,握着他粗糙的双手,我的内心满是伤痛。
迫于压力,鞋厂把594名职工都安排到县疾控中心做体检,发现有50余人身体指标已现异常,11人为疑似职业病人,2名曾在鞋厂工作过的女工被确诊为苯中毒造成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每当看到那面锦旗,我都提醒自己,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而且刻不容缓。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80多万职业病人,每年还有平均3万多人的新发病例出现,湖北每年都不低于1000多例,其中大多数是没有特效药物而又难治愈的尘肺病。
是的,我们不得不接受医学的局限,有些职业病尚无法治愈。但在医学已探明的领域,我们更应该学会防护和规避。
保护一个人的健康,就是保全一个家庭的幸福。捍卫这份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是千万劳动者的共识和行动,也是千万职业健康管理者的担当。
(责编:欧阳凝碧)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