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的健康隐患
随着夏季高温来临,户外核酸检测人员面临严峻的中暑风险,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在烈日下工作,容易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热射病、热衰竭等严重中暑症状,最新研究显示,2023年多地已报告核酸检测人员中暑案例,部分甚至因脱水、高热送医。
医护及防疫工作者需特别注意:头晕、恶心、大量出汗或无汗均为中暑先兆,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补充电解质,建议单位优化排班,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并提供降温设备(如冰马甲、遮阳棚)。
职业病防护:核酸检测人员的长期健康管理
除了急性中暑,核酸检测人员还可能因重复动作(如采样抬手)、久站久坐引发肌肉骨骼损伤,或因长期接触消毒剂导致皮肤敏感,根据《职业病分类目录》,此类职业暴露可能被认定为“职业性中暑”或“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
预防建议:
- 工间休息:每1-2小时活动肩颈,避免局部劳损。
- 防护装备升级:选择透气性更好的防护服,佩戴护腰、护腕。
- 健康监测:定期体检,重点关注心血管、肾功能(长期脱水风险)。
最新政策与行业动态:加强职业健康保障
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高温作业防护指南》,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防暑津贴、缩短连续作业时间,部分省市(如广东、江苏)已试点为核酸检测人员配备便携式体温监测仪,实时预警中暑风险。
企业可参考ISO 4500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应急预案,
- 培训教育:普及中暑急救知识(如快速降温、心肺复苏)。
- 物资储备:现场配备藿香正气水、冰袋等急救物品。
总结与实用建议:保护健康,科学应对
核酸检测中暑与职业病风险并存,需个人、单位与社会多方协作:
- 个人防护:及时补水(含电解质),穿戴降温设备,关注身体信号。
- 单位责任:优化工作环境,落实轮岗制度,购买职业意外险。
- 政策支持:推动将高温作业纳入职业病目录,完善补偿机制。
参考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WHO《Heat Stress Guideline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
(注:本文结合最新行业动态与医学指南,力求实用性与专业性并重,如有症状请及时就医,个体情况需咨询职业健康专家。)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