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02
16:02
什么是疑似职业病犯罪?关键认定标准解析
疑似职业病犯罪是指用人单位或相关责任主体故意掩盖、拖延职业病诊断,导致劳动者健康受损或无法获得法定赔偿的行为,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最新司法解释,符合以下条件即可能构成犯罪:
- 隐瞒职业危害:未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拖延诊断程序:拒绝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材料或阻挠劳动者申请鉴定;
- 伪造检测数据:篡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报告,逃避法律责任。
案例参考:2023年某建材企业因隐瞒粉尘危害,导致多名员工罹患尘肺病,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怎么算疑似职业病犯罪?从法律到实践的判断依据
职业病的犯罪认定需结合法律条款与实际情况:
- 主观故意:用人单位明知存在职业危害却未采取防护措施;
- 客观后果:劳动者确诊职业病且与工作环境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 程序违规:未按《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配合调查。
最新动态:国家卫健委2024年强调将加大对“未签订职业病危害合同”企业的处罚力度。
疑似职业病犯罪如何维权?劳动者必知3步操作
- 保留证据:收集劳动合同、体检报告、工作环境录像等;
- 申请诊断:向当地职业病诊断机构提交书面申请(需单位盖章);
- 法律救济:若遇阻挠,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刑事诉讼。
提示:多地已开通“职业病维权绿色通道”,缩短鉴定周期至30日内。
总结与建议:防范疑似职业病犯罪的关键措施
- 对劳动者: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警惕企业不提供防护用品的行为;
- 对企业:落实职业危害公示制度,购买工伤保险以降低法律风险;
- 社会监督:鼓励通过“12350”安全生产举报热线曝光违法行为。
权威参考:国家职业病防治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工作场所健康管理指南。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