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04
13:32
听力下降是职业病么?关键看职业暴露
许多工人常问:“听力下降是职业病么?”答案取决于工作环境,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声(如工厂机械、建筑工地)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已被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明确列为职业性疾病,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制造业、矿业从业人员中约30%存在听力损伤风险,若症状符合诊断标准且与职业暴露直接相关,即可申请职业病认定。
听力下降是职业病么?这些行业最高危
是否属于职业病,需结合行业特性判断,以下职业需高度警惕:
- 制造业工人:冲压、锻造设备噪声常超100分贝;
- 建筑工/矿工:钻探、爆破等瞬间噪声易损伤耳蜗;
- 音乐从业者:长期暴露于高强度音响环境;
- 航空地勤:飞机引擎噪声持续冲击听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约16%听力损失与职业噪声有关,防护刻不容缓。
职业性听力下降的早期信号与诊断
若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提示职业性听力损伤:
- 耳鸣持续不断,尤其在安静环境;
- 对高频声音(如门铃、电话)敏感度下降;
- 工作中需反复确认他人说话内容。
确诊需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并由职业病诊断机构结合职业史综合评估,2024年起,部分地区已推行“噪声岗位岗前/在岗/离岗听力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预防听力下降是职业病的关键措施
- 企业责任:
- 提供防噪耳塞、耳罩(NRR值≥25分贝);
- 定期监测工作环境噪声水平;
- 轮岗制度减少连续暴露时间。
- 个人防护:
- 正确佩戴防护用具(耳塞需完全封闭耳道);
- 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
- 远离噪声后让耳朵休息(如每小时静息5分钟)。
总结与实用建议
核心结论:听力下降可能是职业病,尤其长期暴露于高危噪声环境者,建议:
- 从业人员:留存职业噪声检测记录、体检报告,作为诊断依据;
- 怀疑患病者:向当地职业病防治院申请鉴定;
- 日常保护:使用降噪耳机时音量不超过60%,时长少于1小时/次。
权威参考:国家卫健委《职业病防治指南》、WHO《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指南》,健康听力关乎生活质量,早行动才能有效防护!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