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浓度ppm多少范围内是安全?
综上所述[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氨浓度在ppm值小于25时被视为安全[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而一旦浓度升至25ppm以上,需警惕并采取相应措施,直至浓度降至安全范围内。当浓度达到50ppm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在设置报警点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环境中氨气[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的可能浓度。一般来说,20-50ppm被认为是安全阈值,超过这个范围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氨气浓度进一步升高。报警点设定在这个范围内,既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氨气泄漏,又不会因为误报而影响工作效率。
氨气在工作场所中暴露水平受到严格管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007,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PC-TWA 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PC-STEL 30mg/m3。
氨气是一种无色但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比重比空气轻,大约为0.5。这种气体在环境中存在时,人类能够感知到的最低浓度是3ppm。这意味着,在空气中氨气的浓度达到3ppm时,人们可以开始察觉到其气味。氨气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其浓度。
氨有毒气体报警器的一级报警值为25ppm,二级报警值为50ppm。报警点也可自行设置。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规定,氨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值(TWA)为20 mg/m3,氨气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STEL)为30mg/m3。
脱硫脱硝装置的操作人员会有职业病吗
脱硫脱硝装置的操作确实面临多种职业病风险。其中常见的有害因素包括噪音、高温环境以及二氧化硫、氨气和粉尘等化学物质。如果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这些因素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职业病。比如,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操作人员可能会患上噪声性耳聋。高温环境下工作,还可能导致中暑。
脱硫脱硝装置的确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比如噪声、高温、二氧化硫、氨、粉尘等。操作人员不注意个人防护的话的确有可能发生噪声聋、中暑、中毒、尘肺等职业病。
电厂脱硫脱硝不好干。该类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为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需要轮值上夜班,待遇低。工作环境存在硫化物和硝化物,PM5等危害身体健康的有害物质,长期从事该工作会得尘肺,白血病等职业病危害身体健康。
在化学水处理、脱硫和脱硝过程中,工人可能面临化学中毒的风险。 核电厂则面临着放射性疾病的潜在威胁,尽管不会出现尘肺病,但长期暴露于放射性环境中可能导致放射性疾病。 输变电环节相对而言,职业病的发生率较低。
燃油?也不一样。都是燃煤的,30万千瓦?60万千瓦?超临界?也都不一样。简单地说。燃煤火力发电,最常见的职业病是粉尘、噪声聋。化学水处理、脱硫、脱硝还存在中毒的可能。核电厂,虽然不存在尘肺病,但是有可能出现放射病。输变电环节,职业病比较少见。电力行业的职业病可以写一本很厚很厚的书。
我国对工作场所氨气浓度有什么要?
1、我国对工作场所氨气浓度的管理[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明确指出氨气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04%[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这是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氨气作为剧毒气体,对人类的呼吸器官黏膜造成巨大刺激,可能导致咳嗽、眼部不适、头晕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氨气能引发肺水肿,对皮肤造成损伤,并对眼睛产生严重伤害。
2、氨气在工作场所中暴露水平受到严格管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007,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PC-TWA 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PC-STEL 30mg/m3。
3、氨的爆炸极限为15%-28%,工作场所的卫生允许浓度为30mg/m。因此,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在工作现场严禁烟火。使用防爆型电器和工具,以及配备4型防毒面具和耐酸碱橡胶手套等防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4、氨气密度的标准化和规范依据主要源自于各类专业和技术文档。例如,《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对于室内环境中的氨气浓度控制有着详细规定,其目的在于确保建筑内部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此类规范通常会依据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国际或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出具体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
5、根据 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工作场所中氨气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约43ppm[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再根据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应设置氨气报警器,量程范围为3倍的最高允许浓度值,约为129ppm,市场上的氨气探测器多为标准量程0-100ppm。
6、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通知相关人员等。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氨气检测仪报警浓度的一般设定值为20ppm,并了解了氨气检测仪的检定规程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氨气检测仪可以有效预防氨气泄漏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场所和人员的安全。
氨气中毒赔偿标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79条,侵害他人导致人身伤害的,加害方应赔偿受害方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2、氨气中毒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中毒时,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旷地带,让其吸入新鲜空气,避免人流拥堵,保持患者静卧,确保呼吸畅通。同时,维持患者体温,并鼓励其饮水。若患者已失去知觉,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联系医院或医生进行救治。
3、诊断氨气中毒需排除其他急性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性,依据病史、氨味、呼吸道损伤症状以及皮肤和粘膜反应。分级标准中,仅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为轻度反应,无明显肺部症状。轻度中毒表现为流泪、咽痛、轻度头晕头痛、眼结膜水肿等,胸部X线可见支气管炎或周围炎迹象,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轻度下降。
4、氨气在工作场所中暴露水平受到严格管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007,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PC-TWA 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PC-STEL 30mg/m3。
5、在储存和运输液氨或氨水时,应防热防晒,避免震动,以防膨胀炸裂;使用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平时组织对意外事故急救工作的演练,明确群发性急性氨中毒的急救程序,包括事故前准备阶段和现场救护阶段与临床抢救治疗程序。
6、吸入的危害表现。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氨气对人体伤害
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会对人体皮肤、眼睛等造成损伤。其还会与体内某些物质结合,影响细胞正常功能,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详细解释:氨气的毒性与其化学性质有关。氨气在高温、高浓度条件下具有强刺激性,易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同时,氨气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的氨水具有强腐蚀性。
氨能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破坏细胞膜结构。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对呼吸道的损害:氨气可刺激和腐蚀呼吸道纤毛和粘膜上皮组织。吸入氨气可导致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无色气体,它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氨气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其对人体黏膜的强烈刺激作用和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当氨气进入呼吸道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此外,氨气还会对人体的眼睛和皮肤造成刺激和损伤。
长期暴露于氨气环境中,会对人体产生多种不利影响。氨气可导致呼吸道炎症,长期接触会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氨气还可能引起眼睛刺激和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此外,长期吸入氨气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氨气还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
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长期吸入氨气对人体有害吗,通过上面的回答呢,对于氨气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多的,特别是吸入过量的氨气是最容易引发毒气的,特别是对皮肤也会造成很多的危害问题的,从事化学行业的工作人员平时应该注意个人的人身安全,注意身体方面的保护,预防氨气中毒。
氨气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的氨气可引起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流泪、咳嗽、呼吸困难等。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氨气,也可能导致呼吸道问题,如慢性支气管炎等。氨气的毒性不仅影响呼吸系统,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职业病中岗中氨气体检都有什么
卫生部门只是负责职业健康体检工作[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安监部门才是负责监督检查企业是否给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主管部门。职业病体检分为岗前体检、岗中体检和离岗前体检,一般一线生产工作岗位是一年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职业病体检分岗前体检、在岗定期体检、离岗体检和应急体检四种情况,不同的阶段体检项目有所不同,而普通的健康体检是由个人或单位自己决定的。
共计职业病危害防冶责任制度、职业病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等12个制度。
肥料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庄家的营养品,当[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我们打开肥料包装袋的时候就会闻到一股怪味,甚至是刺鼻的味道,这就是因为肥料中有碳酸氢铵,有氨臭,可想而知在生产车间的[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我们是什么感受! 第一,在化工厂上班容易中毒,造成生理紊乱。
在化工行业以前,我们知道的过敏性肺炎是农民肺这种职业病,起因是农民因为吸入附着在谷物中的霉菌而导致的一种职业病。化工行业中的过敏性肺炎是吸入有机粉尘或者化学物质的过敏反应引起的肺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长期在氨气中工作会导致职业病吗
1、长期在氨气中工作会导致职业病[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职业性急性氨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和皮肤灼伤,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化肥厂的味儿大的很,工人天天闻,也没见有多大事,不过会有职业病。
3、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
4、长期在油田工作可能会对年轻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职业病预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身体健康。
5、主要是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氨气,输煤线有点煤尘。
6、职业中毒通常是由于工人长期暴露于生产性毒物而引发的。这些毒物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其中,呼吸道是主要的暴露途径。而通过消化道或皮肤暴露的情况较为少见,通常只在特定条件下发生。
7、根据相关研究和报道,新和成氨基酸厂区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气污染:由于氨基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甲硫醇等有害气体,因此新和成氨基酸厂区可能会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导致空气污染。长期吸入有害气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蓝思科技磨玻璃会得职业病
蓝思科技磨玻璃会得职业病的原因:在玻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常见化学类职业病危害有CO、NO、NONH3(氨气)、HCl(氯化氢)等,可导致氨中毒等职业病。
无毒。长沙蓝思科技现在正在招聘高价小时工,时薪23元/小时,合同期是三个月,但是前提是年龄在18-50岁之间,如果年龄在16-18岁之间,时薪是18元/小时,合同期是一样的,这个是时薪在众多厂里不算是最高的,但是它的待遇可是数一数二的。
蓝思科技的磨玻璃产品享有盛誉,这得益于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放在首位,确保每一项磨玻璃产品都能达到甚至超越客户期望。为了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蓝思科技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推出创新产品。
深圳市蓝思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境内一家专业生产高档手机、手表、MPMP数码相机、仪表面板、装饰品、工艺品等高品质玻璃镜片和PMMA镜片的企业。蓝思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坐落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蓝思路。
首先,蓝思科技磨玻璃需要利用磨具的高速旋转和材料之间的磨擦作用。其次,将玻璃表面的不平整点坑去除。最后,使整个表面变得平整即可。
煤矿职业病危害有哪些
煤矿职业病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性粉尘:在煤矿的各个生产环节,如采煤、掘进、支护、运输等,都会产生粉尘。长时间接触这些粉尘可能导致矿工患上尘肺病。 有害气体:煤矿内存在多种有害气体,如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可能引起中毒、受伤甚至死亡。
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如下:生产性粉尘,煤矿生产中, 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尘。可引起矿工尘肺病;有害气体,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等气体。
具体来说,尘肺是煤矿工人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长期吸入煤矿粉尘,尤其是煤矽尘等,会在肺部积累,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外,煤矿中的有害气体如瓦斯、一氧化碳等,若通风不良或作业不当,很容易发生中毒事故。
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包括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振动、不良气候条件以及放射性物质等。首先,生产性粉尘是煤矿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危害之一。在采煤、掘进、支护等生产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中含有煤尘、岩尘等成分,长期吸入会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
煤矿企业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来自长期接触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其中,长期接触粉尘导致尘肺病是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这些粉尘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除了粉尘,煤矿工人还会接触到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
在探讨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我们发现,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煤尘、矽尘、化学毒物、噪声、振动和高温等。这些因素可能对矿工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年轻人在油田上班有哪些危害?
1、油田行业工作环境复杂,职业病危害种类繁多。首先,粉尘危害不容忽视,比如电焊尘、水泥尘、煤尘、铸造尘等,长期吸入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其次,毒物危害同样突出,包括汽油、苯、液化气、硫化氢、石油烃、一氧化碳、甲醛、甲醇、氨气、正己烷、丙酮、铅、汞、铬、酸、碱等。
2、目前油田行业和工作中主要职业病危害有:粉尘:电焊尘、水泥尘、煤尘、铸造尘等。毒物:汽油、苯、液化气、硫化氢、石油烃、一氧化碳、甲醛、甲醇、氨 气、正己烷、丙酮、铅、汞、铬、酸、碱等。物理因素:噪声、射线、微波、振动、高频、高温等。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
3、其次,油田作业中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如天然气和汽油,也构成了一定的危险。一旦发生泄漏,不仅可能引发火灾,还可能导致爆炸,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严格控制这些危险物质的使用和储存成为安全工作的重点。触电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4、油田开采是易燃易爆行业,睡岗出现安全隐患不能及时知晓,可能带来灾难性事故建议重要岗位配置在岗监测设备如精华隆S-VITAL生命体征监测(驻留、呼吸、睡眠等监测),上班期间离岗、睡岗、吸烟、明火等,都会立刻报警,及时提醒不规范行为,尤其应该杜绝吸烟、明火,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5、在石油公司或地磅公司工作,可能存在以下潜在危害: 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导致肌肉骨骼问题,如背部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石油、酸、碱等,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造成伤害。 长时间过度使用电脑,可能导致肩颈疼痛、视力下降等问题。
在合成氨岗位干久了有什么职业病?
主要是急性中毒[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如一氧化碳、氨气[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输煤线有点煤尘。
常见[strong]职业病氨气[/strong]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还有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光气、氨气等。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有:煤气制造,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
例如,某大型氮肥项目,主要原料是煤炭,通过磨煤、制浆、气化、空分、变换、合成等工艺生产合成氨,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等。磨煤制浆主要是粉尘、噪声。气化主要是一氧化碳、高温。空分是噪声。变换是一氧化碳、噪声。合成主要是氨、噪声。
如果是大化工,即连续性生产的化工企业,例如石油化工、合成氨、氯碱、氟化工等,维修人员的职业危害风险比操作工高。原因是生产工人都在中控室,几小时才去现场巡检一次。如果是精细化工,即batch production,如涂料、原料药、农药、特殊化学品等,维修人员的职业危害与操作工的基本相当。
盲板抽堵作业 盲板抽堵作业是指在设备抢修、检修及设备开停工过程中,设备、管道内可能存有物料(气、液、固态)及一定温度、压力情况时的盲板抽堵,或设备、管道内物料经吹扫、置换、清洗后的盲板抽堵。
通过岗前培训我知道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后勤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设备知识、TMP培训、质量管理、环保知识等。企业文化对我影响深远,我最喜欢其中的老师文化,提倡在工作中人人都是我的老师,跟孔老夫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谋而合。
氯碱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氯气,但如采用汞电极电解槽法生产时还会有汞蒸气。 (2)化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氨、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氟化氢、磷化氢等。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
1、法律主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信息。公告内容应包括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职业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内容。公告栏应当设置在容易被工作者发现的地方,如工作现场、办公区域、休息室等。
4、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一般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5、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 分开)的原则。
6、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十分广泛。一些化工企业、矿山、建筑工地等场所存在重金属、有害气体、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因素长期暴露的工人容易患上职业病。或者是一些医疗卫生、研究院所、生产车间等因工作需要接触有毒物品、放射线等物质,也容易产生职业病危害。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