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职业病死亡:夏季高温下的隐形杀手
多地持续高温,中暑导致的职业病死亡案例频发,据国家卫健委统计,高温作业引发的热射病(重度中暑)死亡率高达50%以上,建筑工人、环卫工、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成为高危群体,中暑不仅是急性健康威胁,长期暴露还可能引发慢性职业病,甚至猝死,本文结合最新案例与医学研究,为你解析风险与应对策略。
中暑职业病的死亡机制:从脱水到器官衰竭
中暑的本质是人体体温调节系统崩溃,当高温环境下持续作业,汗液蒸发不足会导致核心体温飙升(超过40℃),进而引发以下致命反应:
- 热痉挛:电解质流失引发肌肉抽搐,影响作业安全;
- 热衰竭:脱水、头晕、恶心,易被误认为“普通中暑”;
- 热射病:内脏器官(肝、肾、脑)细胞坏死,死亡风险极高。
2023年浙江某工地曾发生工人因未及时补水,突发热射病送医不治的案例,职业性中暑的死亡往往源于对早期症状的忽视。
职业病死亡的高危行业:谁在“高温红线”上挣扎?
以下职业群体需格外警惕中暑引发的猝死风险:
- 建筑工人:脚手架、露天施工环境温度可达50℃以上;
- 环卫工人:长时间暴晒且需穿戴厚重防护服;
- 物流/外卖员:高负荷运动+密闭车厢环境;
- 冶金/化工从业者:高温车间叠加化学物质暴露。
最新《职业病防治法》已将“热射病”纳入职业性中暑范畴,企业未提供防暑保障或面临法律责任。
预防中暑死亡:3大科学降温法则
- 作业管理:
- 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实行“做两头、歇中间”制度;
- 企业需配备清凉饮料(含0.1%-0.2%盐分)及阴凉休息区。
- 个人防护:
- 穿戴透气防晒衣物,每15-20分钟补水200ml;
- 随身携带冰袋、降温贴应急。
- 急救预案:
发现同事意识模糊、皮肤灼热无汗,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冷水擦拭腋下/颈部,并拨打120。
中暑职业病死亡可防可控
中暑致死并非偶发,而是可预防的职业健康危机,劳动者需提高警觉,企业必须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参考国家疾控中心建议,高温天气应定期进行健康筛查,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线工人调岗保护,生命无价,别让高温成为“沉默的杀手”。
权威信息来源:
- 国家卫健委《高温作业职业病防护指南》
- 世界卫生组织(WHO)热应激管理建议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夏季健康警示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