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职场人的听力健康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劳动者,如工厂工人、建筑人员等,是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高危人群,职业病耳朵检查通过专业的听力测试(如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等),能早期发现听力下降、噪声性耳聋等问题,2024年最新《职业病防治年度报告》显示,约37%的噪声暴露劳动者未定期接受耳朵检查,导致听力损伤发现滞后。
职业病耳朵检查包含哪些项目?
常规检查包括:
- 耳镜检查:观察外耳道和鼓膜是否受损;
- 纯音测听:检测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 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
部分高危岗位(如机场地勤、矿工)还需结合耳声发射检查,监测耳蜗毛细胞健康状况。
为何职业病耳朵检查不可忽视?
听力损伤具有不可逆性,早期症状(如耳鸣、听不清高频声音)易被忽视,国内某车企2023年案例显示,流水线工人因未及时检查,3年内听力阈值平均下降20分贝,定期职业病耳朵检查能:
- 发现早期听力损失;
- 评估防护措施(如耳塞)效果;
- 为企业调整岗位提供依据。
职业病耳朵检查的最新政策与技术支持
2024年起,多地卫健委要求噪声作业企业每年至少安排1次职业病耳朵检查,部分省市试点AI辅助诊断系统,缩短报告出具时间,劳动者可通过“职防通”APP查询定点机构,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实用建议:如何做好听力防护?
- 定期检查:高风险岗位每6个月检查1次;
- 正确防护:选择降噪耳塞(NRR≥25分贝),确保佩戴贴合;
- 及时就医:若出现持续性耳鸣或听力模糊,立即就诊。
:职业病耳朵检查是预防听力残疾的关键,劳动者应主动参与检查,企业需落实防护责任,更多信息可参考国家卫健委官网或中国职业病防治网发布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2024)。
(注:文中数据及政策均参考自2024年官方公开文件,确保时效性与权威性。)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