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生职业病该如何处罚
1、第七十五条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的[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的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2、根据法律规定,向员工提供合理的赔偿及补偿。如企业未能履行以上义务,员工有权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工厂可能需要承担的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用、生活补贴、康复费用以及因病造成的收入损失。此外,工厂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等。值得注意的是,职业病的认定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病因与工作环境的关联。这通常包括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工作环境监测报告、工作经历证明等。
4、企业员工职业病死亡,企业不会受处罚 首先应当认定,病人死亡是由于职业病,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工伤,即可以按照工伤的赔偿标准来执行,但具体的数额要根据你所在的地区,户口所在地来确定。
5、法律分析发生事故或伤害,如果符合工伤的条件,可以申报工伤,至于对公司的影响,还是会有一些的,如果是属于安全生产事故的话,公司应主动申报,安监部门可能会根据事故结果做出处理,确实属于安全责任生产的问题,有可能会罚款。
6、一般而言,赔偿标准应该考虑到劳动者受到的伤害程度、损失的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因此当地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病企业赔偿标准,并进行公布。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劳动者患有职业病,用人单位不仅要负担职业病企业赔偿责任,同时还应尽全力为其提供治疗和补偿。
7、、直接领导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组织对公司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用人单位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
【部门规章】《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12年)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责令限期改正[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告知书是在劳动者上岗前签订的,也可以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来签订。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需要明确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
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未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如实告知义务,体现在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了解的其[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他情况。建立劳动关系的可是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都能合意,否则的话就会出现强迫的情况。
体检机构未按规定进行疑似职业病报告,根根职业病防治法最高可处于多少...
第七十四条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处理。 必须严格保密,不准泄露档案材料内容,如发现遗失必须及时汇报,追求责任。
第二,《就业合同法》第88(2)条规定,如果雇主强迫危险活动危及雇员的人身安全,他将依法受到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员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企业需向工人支付高温补贴。
职工有前款第①项、第②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③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①故意犯罪的;②醉酒或者吸毒的;③自残或者自杀的。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规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和重视。 体检单位: 宝鸡市高新医院(高新区高新四路南段)。
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和职业病前期预防的规定
为了更好地预防职业病[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做出明确规定,违反该项规定[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的罚款[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本题考查的是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和职业病的前期预防的规定。《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要求 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还应符合以下6项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法律客观:《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旨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法中明确规定了职业病的定义、分类、防治方针,以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责任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制定旨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相关权益,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负责人刑事责任等。
享受批评、检举、报告权,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享受拒绝违章作业权、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享受参与决策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享受工伤社会保险权。
特殊保障权:未成年人、女职工、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法中享有特殊的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应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包括接受职业卫生检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多种权益。同时,也对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提出了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义务。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劳动者具有如下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卫生检查。
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以改善工作环境。 劳动者有权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批评、进行检举或发起控告,以保护自身生命健康。 在面临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无职业病防护措施作业时,劳动者有权拒绝执行。
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处罚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处罚如下: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用人单位若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将面临以下法律责任:若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用人单位将受到警告,并被责令在限期内纠正。若逾期不改正,将被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若用人单位未能按照规定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未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将面临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甚至可能被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责任:《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第二项:未采取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睢(二)必须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严禁在职业病危害超标环境中作业。
第一条 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放射工作单位及其放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的第四章
根据的第四章,对违反职业健康监护规定的用人单位,将面临一系列严厉的法律责任。首先,对于未建立或执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未按规定制定计划和落实经费、冒名顶替检查、提供虚假文件资料、不采取相应措施或不承担检查费用的行为,将被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职业健康检查规定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第四章详细说明了职业健康检查的相关要求。包括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符合岗位要求。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员工进行专项检查,及早发现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此外,检查结果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并详细记录。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若未建立或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未按照规定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和落实专项经费,或指使他人冒名顶替参加职业健康检查,未如实提供职业健康检查所需文件、资料,未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不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将受到警告,限期整改,并可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需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如职业史、危害接触史和检测结果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并督促提供资料。若对检测结果有异议,诊断、鉴定机构可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调查。
增加社会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机制(第32条)。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未履行告知、报告、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等职责的法律责任规定(第36条)。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需为劳动者办理职业性健康监护证,用于记录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第二十一条 上岗前,用人单位应对从事有害作业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3中提到有五种:①目前未见异常、②复查、③疑似职业病、④职业禁忌症、⑤其他疾病或异常。
单位体检隐瞒病情是否违法
法律分析:单位体检隐瞒病情是违法的行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对于具体的法律责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定。如果员工因公司隐瞒病情而未能及时治疗导致死亡,公司可能会面临民事赔偿,赔偿金额将根据员工的损失程度、公司过错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同时,公司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比如罚款等。
不会。公务员体检中被查出隐瞒病史你的资格会被人事局取消。没有特殊的病史,没有高血压,糖尿病一类的疾病,公务员的体检时很容易通过的要看你是什么病,现在是否痊愈,一般医生会把你的情况如实告诉你要去的单位,如果问题严重可能你的公务员就泡汤了。
如果艾滋病人隐瞒病情触,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感染艾滋病,这是犯法的。一般情况下,只要身体和工作不冲突,艾滋病人是可以隐瞒自己的病情的。一般来说,除了服务行业外,其他行业的用人单位没有权利要求员工做相应体检。
体检医生隐瞒尘肺病病情合法。当告知病情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或者导致病情恶化的情况下,可以隐瞒患者,但需要告知直系亲属。医生的诊治权是法律所赋予的,也是医生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医生诊治权利的获得,其基本条件是经过正规培训并经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被认定合格。医生在特定情况下,限制患者的自主权利。
常见的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例子有哪些
1、职业禁忌劳动者不得从事职业禁忌作业 2021年6月,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鄞州某机械配件厂进行检查,发现该厂出具的职业健康体检报告书显示体检结论有粉尘作业禁忌证3名,但现场检查发现该3名劳动者仍在从事造型和浇铸等粉尘作业。
2、常见的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例子包括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忽视工作场所的清洁与卫生、违规处理有害物质,以及缺乏必要的职业健康检查等。首先,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是职业卫生中常见的违规行为。
3、一)超出资质认可或者诊疗项目登记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或者职业病诊断的;(二)不按照本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
4、四)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的;(五)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未按照规定报送毒性鉴定资料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的。
5、尘肺。有硅肺、煤工尘肺等。职业性放射病。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内照射放射病等。职业中毒。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等。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有炭疽、森林脑炎等。职业性皮肤病。
公司不带员工做职业病鉴定能罚款吗
1、卫生行政部门可视其为未按照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按规定安排职业病人、疑似职业病人进行诊治[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可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三条第二项、第六十四条第四项、第六十五条第六项规定情形进行处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3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未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去社保中心匿名投诉。
3、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如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七条: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病诊断,卫生行政部门将立即停止其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4、法律上并没有规定,没有惩罚的。 体检只是单位的福利中的其中一个。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5、新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企业的这类情形本身就已经是违法的。[strong]未报告职业病[/strong]你可以先找企业负责人沟通,告诉他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拒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的,安监局可以责令限制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企业要是还不配合,直接去当地安监局投诉。
6、对于那些未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公司不得单方面解除或终止合同,这确保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所有与职业健康检查相关的费用都应由公司承担,以减轻员工的经济负担。违反上述规定,用人单位将面临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罚,包括责令改正、警告以及可能的罚款。
7、可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二)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三)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作业的;(四)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的。
职业病上报时限
日内:自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特殊情况:若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其次,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申请认定工伤,用人单位申请应在1个月内,个人申请最长时限为1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过了24小时上报,也是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自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用人单位应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应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在一年内申请。
职业病申报原则上是每半年至一年一次。公司需要到职业病医院为新进职工建档,然后每年接受检查,根据工种不一样,检查的项目不一样。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患有职业病,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受伤的劳动者可以上报用工单位,由用工单位向当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职业病鉴定需要单位开证明吗
1、职业病鉴定通常需要单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单位提供证明。
2、【法律分析】:如果是以单位的名义去鉴定,必须要有单位的证明。如果单位不同意,可自行申请鉴定。用人单位有义务配合职业病诊断。不配合职业病诊断鉴定,不提供职业史证明属于违法行为,可以去当地安监局投诉。及时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3、职业病鉴定过程中,单位通常被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例如工作场所检测报告、职业卫生档案等,用以证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接触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此外,如果职业病是由于工伤事故引起的,单位还需提供工伤事故认定书、事故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
4、职业病鉴定过程中,单位通常需要提供证明材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证据、工伤事故证明以及工作时间和岗位证明。单位需提供工作场所检测报告、职业卫生档案,如果职业病由工伤事故引起,还需提供工伤事故认定书、事故报告等。然而,并非所有职业病鉴定都要求单位提供证明。
5、如果是以单位的名义去鉴定,必须要有单位的证明。
6、法律分析:职业病的鉴定需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给出具相关的完整材料和证明,然后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职业卫生违法不
违法行为:未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或者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和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病诊断,卫生行政部门将立即停止其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超过5000元的,处以违法所得2倍至10倍的罚款;不足5000元的,罚款范围为5000元至5万元。情节严重者,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一般而言,公司在宣布解雇员工之前未执行体检并不代表其行为非法。但是否违法要依据工作性质以及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来判断。如果被解雇者所处工作有潜在职业风险,比如长期与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打交道,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解雇前必须进行职业卫生检查。
《规划》中提出“职业卫生违法案件查处率100%”的目标,重点在于严格监管执法,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效率。同时,应针对新兴产业和业态带来的超时工作、临时用工等问题,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监督管理。鲍勇强调:“管理很重要,首先要建立劳动人群的健康档案,根据档案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的“三同时”监督管理,对于建设单位的违法行为,有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
也就是说,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只有在得到公民、组织、集体等自觉地遵守之后,在法律对违法者做出了制裁,违法者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之后,才能得以体现。
企业员工职业病死亡,企业会受处罚吗
1、企业员工职业病死亡,企业不会受处罚 首先应当认定,病人死亡是由于职业病,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工伤,即可以按照工伤的赔偿标准来执行,但具体的数额要根据你所在的地区,户口所在地来确定。
2、员工下班后在宿舍猝死公司不需要赔偿。单位按非因工死亡处理,按以下规定支付赔偿金。因未交保险应由社保支付的部分单位支付。
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员工的死亡被视为工伤,即因工作原因导致的猝死,公司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通常适用于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况。在此情形下,工伤保险基金会支付全部工亡赔偿项目,公司无需额外支付。
4、法律分析:没有责任。死者与总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或承包关系,总公司不需要赔偿。 死者与第三方公司如存在劳动关系,属于工伤,应当由第三方公司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给予工伤待遇。 总公司工厂可委托律师与死者家属协商处理。
5、在职员工因病去世公司的,公司应当补偿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和遗属生活补助费。如果该员工是患职业病去世的,或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则可以按工伤处理,单位应当按照公司待遇赔偿该劳动者家属。
6、如果劳动者非因工死亡,公司应根据相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公司应发给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金和一次性抚恤金。 公司需要承担的补偿责任主要是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丧葬费。 如果公司有过错,可以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