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安全大于天”。说起安全生产这个话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提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转好,但是仍然不太乐观。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些部门虽然主观上十分重视,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重视的方式,往往停留在运用会议、文件、标语等方法,形成既往方法的“路径依赖”,结果,在安全生产监管终端即安全生产的第一线,往往一些具体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各级监管部门宏观上部署完安全生产工作后,切实重视执行力,改变“纸上谈兵”式的工作,否则安全生产恐难从根本上抓好。
“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这是制度设置上的缺失,也导致了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在现实中没有真正建立起法治意义上的常态长效机制,导致“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等现象,故违法行为会屡禁不止,“细节决定成败,在安全事故中最能体现。但少数地方、企业往往出了事故后就重视一阵,伤疤好后就忘了痛。”
现在的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的措施和要求,基本上都有相应的规程或标准,从理论上说,如果全部得到落实,那么事故就不会发生。然而,现实问题是这些规程往往得不到落实或不完全落实,原因在于执法部门没有真正建立起常态执法机制,尤其是建立不定期的执法巡视。
打了个比方,企业安全生产就像交通规则一样,红灯停、绿灯走、靠右行,如果每个人都按交通规则行驶,交通事故肯定大大减少。同理,如果既有的安全生产措施都得到落实,那么安全事故自然会避免。
发现一起处罚纠正一起,绝不放纵;统一标准和尺度,没有例外;让所有的市场主体服从统一的法律标准和待遇。现在有的执法部门往往还是习惯以“运动式、波浪式”的执法模式来管理,每出一个事故,就进行“地毯式大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等,而所谓的长效机制,一些部门几乎每年都说,可是长效机制在哪里,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
要想让违法者真正感到“痛”,还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并真正落到执行力上,使企业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我们的安全生产形势才能逐步好转。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