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哪些卫生保护...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的权利[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包括接受职业卫生检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多种权益。同时,也对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提出[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了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义务。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劳动者具有如下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 接受职业卫生检查。
职业卫生教育,身体检测,防护用品。职业卫生教育[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身体检测:劳动者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防护用品: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享受拒绝违章作业权、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享受参与决策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享受工伤社会保险权。享受赔偿权,对职业危害造成的健康损害有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的明确规定下,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享有重要的权益。这个权益涉及到他们的职业健康信息保护。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当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可以取回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告知,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应在设备醒目的位置上设置警示标识,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内容是什?
1、《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2、强化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县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组,形成政府主导、卫生部门为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的组织体系。召开专门会议,传达政策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大检查,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贯彻实施法律,加大宣传教育。
3、我国目前针对职业病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目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综上所述: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预防和控制措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以及职业病患者的权益保障等内容。该法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5、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35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健康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
1、法律主观[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产生职业病危害[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的用人单位[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法律分析: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结果。
3、法律分析:(1)知情权: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信息。公告内容应包括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职业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内容。公告栏应当设置在容易被工作者发现的地方,如工作现场、办公区域、休息室等。
5、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有哪些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有很多,主要的法律就是《职业病防治法》。其他关于职业病的法规,标准/地方法规都是以它为基础。《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国家层面,主要有关于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的法律与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范了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管理责任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权利,强调了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则详细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等内容,确保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包括这些人员,必须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体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且不得安排未经检查的劳动者从事相关作业,对有职业禁忌者和健康损害的劳动者需采取相应调整措施。
劳动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如《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
我国在质量、安全、环境、职业方面有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公众的权益与健康。具体包括《产品质量法》,它确保了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符合安全、健康和环保的标准。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则关注农业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我国对职业病的防治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框架,其中包括《职业病防治法》与《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法》旨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在法律层面,我国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基本法律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建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等。这些法律为职业安全卫生设定了基本原则和框架,为后续的法规和规程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国家层面,主要有关于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的法律与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范了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管理责任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权利,强调了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则详细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等内容,确保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有很多,主要的法律就是《职业病防治法》。其他关于职业病的法规,标准/地方法规都是以它为基础。《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在法律层面,我国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基本法律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建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等。这些法律为职业安全卫生设定了基本原则和框架,为后续的法规和规程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劳动保护专项法:针对特定的安全生产领域和特定保护对象而制订的单项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劳动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如《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
我国在质量、安全、环境、职业方面有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公众的权益与健康。具体包括《产品质量法》,它确保了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符合安全、健康和环保的标准。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则关注农业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遵守与职业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积极参与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加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主动学习和掌握职业健康知识和防护技能。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并能判断其运行状态。正确选用和规范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正确识别有机溶剂有毒成分。
职业病前期预防的规定
1、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2、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3、为了更好地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做出明确规定,违反该项规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4、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本条规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为一旦罹患职业病,就很难治愈。所以,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从致病源头抓起,实行前期预防。
5、【答案】:A、B、C、D 本题考查的是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和职业病的前期预防的规定。《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6、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止病损进一步发展。对职业接触人群,应开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同时,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防制对策。
7、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从致病源头抓起,实行前期预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什么时候实行的职业病防治法?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在2011年和2016年进行过修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提出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等。预防为主强调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将预防放在首位,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
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是于2011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的。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出修改。
职业病防治法的通过时间为2001年10月27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法自2002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根据法律规定,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国家21世纪颁布的第一部卫生单行法律。它以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为宗旨,规定了我国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中的各种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什么时候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正式实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八十八条 本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正式生效,它的出台是为了全面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该法的制定基于宪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其实施标志着我国对职业病防治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修订信息: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明确用人单位、政府和劳动者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机制。
职业病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1、[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我国目前针对职业病制定[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的法律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目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我国对职业病[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的防治制定[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了严格的法律框架[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其中包括《职业病防治法》与《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法》旨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3、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有很多,主要的法律就是《职业病防治法》。其他关于职业病的法规,标准/地方法规都是以它为基础。《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包括这些人员,必须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体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且不得安排未经检查的劳动者从事相关作业,对有职业禁忌者和健康损害的劳动者需采取相应调整措施。
5、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2)醉酒导致伤亡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
6、法律层面,包括《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对职业卫生有详细规定。行政法规如《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对特定领域职业卫生做出具体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属于行政法规吗
1、不是。经2001年10月27日九届《职业病防治法》得知《职业病防治法》是法律,不是行规,也不是规章,更不属于行政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法律层面,包括《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对职业卫生有详细规定。
3、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职业病防治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实施的一个法律,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只是卫生部出台的一个部门规章,法律地位与法律效力前者比后者高得多,管理的范畴也是前者比后者大得多。
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九条 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5、《职业病防治法》:专注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行政法规: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范[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审查、颁发和管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定了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针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什么管理什么治理
职业病防治法针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的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原则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治理方式。
法律分析[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strong]职业病预防法规[/strong],因此A项错误。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因此C项错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因此D项错误。B项符合法律规定,是正确的。
法律分析: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中国政府官网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