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常见毒物危害: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
职业病常见毒物广泛存在于化工、制造业、采矿等行业,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中毒或器官损伤,根据最新《职业病防治年度报告》,我国约67%的职业病患者与化学毒物暴露相关,本文从专业角度解析5类高危毒物,帮助从业者提前防护。
职业病常见毒物一:苯系物——血液系统的“沉默破坏者”
苯、甲苯等有机溶剂常见于油漆、印刷行业,长期吸入可引发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2023年广东某制鞋厂10名工人因苯中毒事件引发关注,建议企业加强通风,工人佩戴防毒面罩,并定期检测血常规。
职业病常见毒物二:重金属——肝肾功能的“慢性侵蚀者”
铅、汞、镉等重金属多来自电子加工、电池制造,近期浙江某蓄电池厂员工尿铅超标案例显示,重金属中毒潜伏期长,防护重点在于严格穿戴防护服,作业后彻底清洁皮肤,并每半年监测尿重金属含量。
职业病常见毒物三:粉尘——肺部健康的“致命颗粒”
矽尘、煤尘等可致尘肺病,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2年新发尘肺病例占职业病总数82%,建筑、煤矿工人需佩戴N95口罩,企业应配备湿式作业设备,并落实岗前肺功能筛查。
职业病常见毒物四:农药——神经系统的“隐形威胁”
有机磷农药广泛用于农业,皮肤接触或吸入可能导致神经毒性,2024年山东某农场喷药员中毒事件提示:务必穿防水防护服,作业后及时清洗,出现头晕、呕吐需立即就医。
职业病常见毒物五: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的“瞬间杀手”
一氧化碳、硫化氢常见于密闭空间作业,近年冶金行业事故中70%与此相关,应急管理部强调:进入受限空间前必须检测气体浓度,并配备便携式报警仪。
职业毒物防护3大实用建议
- 个体防护:根据毒物类型选择防毒面具、手套等,并确保正确佩戴。
- 环境监测:企业需定期检测工作场所毒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如GBZ 1-2019)。
- 健康筛查:每年参加职业健康体检,重点关注肝肾功能、血铅等指标。
权威参考:国家职业病防治网、世界卫生组织(WHO)《职业暴露限值指南》。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