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几类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分类监督管理和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频次确定应该适用于《目录》。而该《目录》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职业病危害风险可以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心理因素五类。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生活方式因素包括不良的工作姿势、长时间久坐等;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疾病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工作者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采购工作做久了,你有什么职业病
一个人无论做任何职业做久了,都会形成一些职业习惯,俗称职业病。比方说,警察与人交流习惯大眼睛看着你,医生频繁洗手以消灭手上细菌,从习惯上往往内猜出这个人的职业,采购呢也是不能逃脱有职业病的风险。
第一种就是对于价格的兴趣大于一切每次出门都脑补自己是带着千万需求,在市场上寻找合作伙伴。在菜市场买菜,不管摊主报多少价,自己总会砍几刀下来,以内心满足对价格的需求。在专卖店买手机,第一眼就看价格,在预算的成本内,依然想要和店家砍砍价。
第二中表现是在采购的岗位会把工作的技能使用在生活里。比如MRO采购,会跟店家讲,我有好几个人一起买,可不可以便宜一点呢。大宗原材料采购,会跟店家讲,我能不能一次性买一周的量,你给我打个折呗。非标设备采购,会跟店家讲,你看看这个成本,大概就是这么多,我也不多讲,给我优惠一下嘛
第三种就是拥有强大的计算力,只要报价一出,就有水分,就是砍价。这里面肯定是有水分的!反正都会有水分,只要价格偏高,都是有虚假报价!别扯那些乱七八糟的,肯定是虚高报价,得给我降价!会成本核算的采购此时就像带着火眼睛睛,洞察着每一分涨价!不会成本核算的采购,此时此刻的内心,是崩溃的!关注点总会不一样正常人提到某大型品牌供应商,都会觉得规模挺大的,实力挺强的。
职业病就是不能装马大哈,当别人在面前吹牛说这个东西多么多么好的时候,自己能识货!
一,价格对比,虽说做不到过目不忘,但也能入心。做久了,会精打细算,什么都要求合理使用,计算成本和价格,量入为出。
二,做事都谨慎了,什么都需要票据和合同字据,心中有算盘。
三,打工人要有打工魂,严已律己。
四,心态要好,善良很重要。任何时候都要冷静,还要有长远的眼光发展!
五,稳重大气,所采购产品是给公司把关,自己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采购,,采购量和品,都要用心!
六,喜欢砍价,感觉每次出门,都要背负着买多少东西的心态,哪怕就是去菜场买个菜,也要先评估价钱多少,能压多少钱下来……
七,随时寻找市场信息,随时准备找合作伙伴关系!
有时候不过瘾,看中一个物品,还会跑淘宝天猫去购物,和客服讨价还价,随时客服人员说不议价,但是也不妨碍我们的热情。
想对于职业病,职业习惯或许是一个更加客观的描述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做一类事情做的太久了之后会有一些固定的习惯或者思维,而这些习惯或者思维是具有明显的特征的,和自己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比如做机械设计做的久了,不是追求安全就是追求模拟,如果自己不确定,那宁可增加成本也要保证安全,当然保证安全确实是有必要的,不过养成的习惯就是过于追求安全。
采购的职业习惯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不同的采购也是不同的,尤其是长期处于强势地位的采购和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采购,那肯定是有不同的习惯。有的采购受限于公司的付款以及订单额,不得不经常寻找更换供应商,也必须擅长给供应商画大饼,有的采购非常的关注质量,即使有专门的质量把关,但是自己开发的供应商质量过低也会脸上无光,甚至影响交货期进而影响到整个项目。
作为采购,日常肯定会有一些详细的产品说明打交道,否则很多时候无法确定性的描述采购标的和采购范围。所以也会对自己日常负责的产品印象深刻,那么在生活中会关注相关的信息。
对于一些非立即交付的产品,采购的习惯肯定是会把实际交期作为核心关注点,时不时去催一催,关注下进度,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就是毛病了,但是从工作角度,这个习惯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在生活中,可能有的人也会不断的跟进进度,这个就有些令人痛疼了。
不过都是一些习惯而已,正常生活基本不会受影响,任何单一工作做久了都有些小习惯,除非个别极端的,估计被怼几次也就正常了。
采购工作做久了,职业病说什么开发票,签合同,N家比价,市场调研…说这些我还真不信,作为一个从事6.5年采购工作的我,职业病就是能不自己买的东西绝不自己买,能往外推的绝对往外推,感觉这些太麻烦了,买起来太累了!
劳动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哪些
1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 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都是为病危害因素。
职业性危害因素所致职业危害的性质和强度取决
超过了职业限值,应立即整改,把危害因素降低至职业限值之内。
其中最有效的,可达到限制要求的方法就是消除、代替、工程控制。
其次是行政控制和装备相应的PPE,但这两种办法不能解决本质问题。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