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职业病人保障的说法,正确的是...
法律、行政法规对目录的制定另有规定的[strong]职业病诊疗规定[/strong],适用其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具体目录,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予以淘汰。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解题思路】企业安全生产保障重要规定。
【答案】[strong]职业病诊疗规定[/strong]:D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strong]职业病诊疗规定[/strong]了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文化教育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财产权、人身权和婚姻家庭权6项权利,并规定了妇女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责任。A项: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禁止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由。
【答案】:B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文化教育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财产权、人身权和婚姻家庭权6项权利。
【答案】:A、B、C、D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参加基本医保的人数超过13亿,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5%。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大幅增加,群众看病负担相对减轻,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显著改善。A、B、C项说法正确。
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答案】:A 妇女权益的主要内容。《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A正确。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故B错误。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而非30%以上,故C错误。
【答案】:A、B、C、D A选项正确。《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B选项正确。未成年工为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劳动者,系《劳动法》第58条第2款的直接规定。
有用人单位的,职业病确诊的,治疗费用由谁负责?
1、第六十条 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strong]职业病诊疗规定[/strong]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第六十一条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2、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这是明确的责任归属,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在进行职业病检查时无需承担经济压力,确保劳动者能够顺利开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
3、职业病鉴定所需费用通常由用人单位承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之规定,用人单位有责任按国家相关规定为职业病患者提供治疗、康复及定期检查服务,并向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发放相应岗位津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三条 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由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
4、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如果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进行治疗,可以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治疗费用需符合工伤保险的相关目录和标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值得注意的是,若员工因非工伤原因引发的疾病,将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不能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5、然而,当员工个人出于其他原因选择自行进行职业病诊断时,费用则需由个人承担。这里所说的“个人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对健康状况的担忧、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或其他私人考虑。因此,员工应清楚地[strong]职业病诊疗规定[/strong]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权利和责任。
6、尤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的费用理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确保劳动者在健康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无负担地获得必要的医学证明和赔偿。这一规定不仅体现了对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保障,也督促用人单位积极履行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的职责。
7、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费用必须由用人单位承担,将其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诊断流程: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本人可以向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提出职业病诊断申请。诊断机构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和劳动者的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状况、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鉴定流程:当对职业病诊断存在争议时,需要进行职业病鉴定。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定义与目的 该办法是一套旨在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规范体系,它明确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具体流程和要求。职业病是指因职业活动引起的疾病,涉及多个行业和工种。本办法的制定旨在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活动,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第24号令,即《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一套严谨的规章制度,对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该办法共分为七个章节,详细列出了四十一条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旨在确保职业病诊断过程的公正与准确性,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公共健康。
第七条业病诊断机构的职责是:(一)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项目范围内开展职业病诊断;(二)职业病报告;(三)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有关职业病诊断的其他工作。
第一条 为了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及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遵循科学、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职业卫生法规有哪些
劳动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如《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
我国职业卫生法规体系分为五个层次,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法规定了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防范职业危害等职业卫生相关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这是一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清单,其中列出了我国当前已经确认的职业病种类,有助于职业卫生治理和预防。
卫生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传染病防治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措施和法律责任,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具体实施,提供了更详细的操作指南。
法律分析:与职业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很多,分为法律法规、标准等。最基本的法律是《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中的一部分涉及到职业病。
职业病检查应该由什么职称的医师检查
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规范和职业病诊断标准;从事职业病诊疗相关工作5年以上;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及其管理;经培训、考试合格。
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考取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师应当具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等条件,并取得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颁发的职业病诊断资格证书。职业病诊断是2014年公布的放射医学与防护名词。
诊断书需明确患者是否患有职业病,对确诊者还需写明职业病名称、程度、处理意见和复查时间。内容包括职业病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标准和结论。需由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签名后出具,并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后,方为有效。
医师是一种高级医务卫生人员,一般住院医师也称医师。主治医师是医院的职称之名,医生职称的一种,比住院医师高一级,比副主任医师低一级,属于中级职称。不同于主治医生或“主治大夫”。级别不同:医师是宽泛的概念,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与主任医师。
公共卫生医师的职业分类,对于初学者而言,并没有细分的类别,主要就是公共卫生医师这一职业。而当他们晋升到中级或更高级别的职称时,职业分类开始变得更为具体,涵盖了公共卫生、疾病控制、职业卫生、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
职业病专业。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医学检验、病理专业。1全科医学专业。1急救医学专业。1康复医学专业。1预防保健专业。1特种医学与军事医学专业。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业。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口腔类别医师执业范围:口腔专业。
职业病工伤医疗待遇怎么认定
1、职业病工伤医疗待遇的认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职业病确诊: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责任: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用人单位应当调离其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2、一旦被认定为工伤,职工可以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医疗费用报销: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进行报销。停工留薪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工伤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3、职业病工伤医疗待遇规定,对于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员工,应依法享受国家提供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有责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安排这些员工进行必要的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于因职业病而不宜继续在原岗位工作的员工,公司应将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排其他适合的职位。
4、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5、在工伤认定前,医疗费用通常由个人承担。若涉及较大费用,用人单位可先行垫付,待工伤认定后,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被认定为工伤,则应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处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治疗时,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员工离职时要求进行职业病检查合理吗
1、员工离职时要求进行职业病检查是合理的。根据相关规定劳动者享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卫生保护权利。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2、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公司有责任在他们离职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这项规定旨在保护员工的健康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准确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3、凡涉及职业病危害行业的劳动者在离职前提交健康报告。对于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用人单位有必要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的要求展开上岗前、在职期间及离任后的健康检查,并需以书面形式向劳动者通报检查结果。此项体检的费用应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
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在离职前必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果劳动者在岗期间未完成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或者存在疑似职业病的情况,用人单位不能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5、《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员工离职时的体检并非自愿放弃,而是必须进行的职业健康检查。根据《劳动合同法》,员工离职需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在这一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员工进行离职体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释义:第四条
损害赔偿权: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预防和控制措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以及职业病患者的权益保障等内容。该法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什么是职业病?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发病模式是:职业性有害因素本身的性质、作用条件和接触个体特征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才能导致人体发生职业性损害。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些疾病与工作环境中的特定因素密切相关,如矿山中的尘肺病,化工厂中的中毒等。职业病具有明确的病因,通过控制接触源可以有效控制或消除发病。
职业病乃由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接触的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它有毒有害因素引发之疾病。须知,此类病患自始至终需在职业生活环境中发生,并拥有法理性,即务必在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有明确界定。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起因不同。工伤一般较为突发性事件,如因职业性事故导致的伤亡及其急性化学物中毒等。
关于职业禁忌症的法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法律分析:如果得了职业禁忌症,员工可以调换岗位,但工资不能降低。如不同意调岗,可以解除合同。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职业禁忌症可作为终止劳动合同依据。通常情况下,劳动者离职需提前30日向雇主提交书面通知,此后无需批准即可结束与公司之间的劳务关系。若员工在正常工作中患有职业病禁忌症,应考虑申请职业病鉴定,确认是否构成职业病,并可依此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以获得单位相应的工伤赔偿待遇。
法律分析: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不适合的工作。职业禁忌是指某些疾病或生理状态不能从事某种工作的情况。如果劳动者患有某项职业禁忌症,那么他们可能会因为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调岗过程中应保护员工的隐私和遵循非歧视原则,否则用人单位将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在向职业禁忌症患者安排适宜工作时,应当为其提供同等岗位或者适宜工作,保障其权益,不得降低其待遇;如无适宜工作,应当支付补助费用,并保证其医疗、生活性补助等权益。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的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如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可以在执业登记机关管辖区域内或者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指定区域内开展外出职业健康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结合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能力建设,并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第二章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
【法律依据】:《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职业健康检查规定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第四章详细说明了职业健康检查的相关要求。包括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符合岗位要求。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员工进行专项检查,及早发现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此外,检查结果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并详细记录。
对于放射工作人员可能发生的放射病,该办法也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放射病的防治体系,对发生的放射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对放射病的报告、统计和管理也做出了明确要求。
负责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健康体检;负责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性放射疾病诊断及治疗;参加放射事故的调查和卫生医学处理;负责疑难病例的转诊。
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