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兽医职业病的隐形杀手
森林脑炎是由蜱虫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常见于林区或野外工作者,兽医因频繁接触动物及其栖息环境,成为高危群体,该病潜伏期1-2周,早期症状类似流感(发热、头痛、乏力),易被忽视,但重症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近期国内林区病例报告增加,提示兽医需提高警惕。
兽医为何成为森林脑炎的高危职业?
兽医在诊疗、采样或野外作业时,常暴露于蜱虫活跃环境。
- 接触野生动物:如犬、鹿等易携带蜱虫的宿主。
- 防护疏漏:长时间作业可能导致防护服穿戴不规范。
- 认知不足:部分从业者低估蜱传疾病风险,未及时接种疫苗。
2023年《中华兽医杂志》指出,林业省份兽医感染森林脑炎的比例较其他职业高3倍,职业防护亟待加强。
森林脑炎的诊断与治疗关键点
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核心:
- 检测手段:血清IgM抗体检测或PCR病毒核酸分析。
- 治疗原则: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需ICU干预。
- 疫苗防护:国内已批准灭活疫苗,建议高危地区兽医每3年加强接种。
兽医如何预防森林脑炎?实用防护指南
结合WHO及农业部门建议,兽医应落实以下措施:
- 个人防护:
- 穿着浅色长袖衣裤(便于发现蜱虫),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剂。
- 作业后立即检查皮肤褶皱处(如腋下、腹股沟)。
- 环境管理:
对诊所或养殖场定期消杀,清除杂草减少蜱虫滋生。
- 健康监测:
出现疑似症状72小时内就医,告知职业暴露史。
总结与行动呼吁
森林脑炎是兽医职业健康的重大威胁,但通过科学防护可显著降低风险,建议:
- 高危地区兽医优先接种疫苗(查询当地疾控中心预约);
- 医疗机构加强培训,将蜱传疾病纳入职业安全课程;
- 关注官方动态:如国家卫健委或农业部门发布的疫情预警。
保护兽医,就是保障人与动物的共同健康!
(参考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官网、WHO《蜱传疾病防治指南》、中华预防医学会2023年报告)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