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听力损伤: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 在现代工作环境中,许多职业都存在听力损伤的风险,比如工厂工人、建筑工人、机场地勤等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从业者。这种由于工作环境噪音导致的听力下降,医学上称为"职业性噪声聋"或"爆震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预防这种职业病,以及怎样早期发现问题。 **一、哪些工作容易导致听力损伤?** 1. 制造业:纺织、冲压、锻造等车间工人 2. 建筑业:打桩机、切割机操作人员 3. 交通运输业:机场地勤、铁路维修人员 4. 娱乐行业:酒吧DJ、演唱会工作人员 5. 军事领域:炮兵、装甲兵等 这些工作的共同特点是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的噪音(相当于繁忙街道的噪音水平),每天持续8小时以上。 **二、早期识别听力问题的信号**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就要警惕听力可能受损了: - 经常要求别人重复说话 - 看电视或听音乐时总要把音量调得比别人高 - 在嘈杂环境中听不清对话 - 耳朵有嗡嗡响的感觉(耳鸣) - 接电话时总觉得一边耳朵听得不清楚 **三、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1. **工程控制**:企业可以 - 安装隔音设备 - 使用低噪音机器 - 设置隔音操作间 - 合理安排噪音源位置 2. **个人防护**:员工应该 - 正确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耳罩(注意:普通棉花球几乎没有防护效果) - 选择适合自己耳道的防护用品 - 确保防护用品清洁卫生 3. **管理措施**: - 控制接触噪音的时间 - 实行轮岗制度 - 设置安静休息区 -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四、企业应该怎么做?** 1. 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噪音水平 2. 为员工提供合适的防护用品 3. 组织职业健康培训 4. 建立员工听力档案 5. 安排职业健康体检(包括听力检查) **五、个人防护小贴士** 1. 正确佩戴耳塞:搓细、拉直耳道、按住30秒 2. 防护用品要专人专用,定期更换 3. 离开噪音环境后,让耳朵休息一段时间 4. 如果发现听力下降,及时就医检查 **记住:**听力损伤往往是慢慢发生的,等自己察觉到时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预防胜于治疗,保护听力要从日常做起。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创造既高效又健康的工作环境。 如果工作中必须接触噪音,建议每年做一次专业听力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听力健康。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