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是好辛苦的事情,因为采样人员进入现场也要接触与工人一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也面临一些不安全环境。比如煤矿采样就必须下到深井。
昨天中国职业病防治超级群讨论粉尘的时候,有个朋友说采样环境湿漉漉的,井壁摸上去都是水,采集粉尘的滤膜都是湿的。她咨询大家,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有人说在干燥箱烘干再称重计算即可。我个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后来遭遇围攻。我的理由是,这个采集过程是存在问题的。因为膜湿了,是被水沾到了。很可能是被混杂了水的煤喷到了。朋友说粉尘是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粒子。非常正确,我不质疑这个概念。但所谓的总尘要满足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要能吸入呼吸道的。这个情况下采集的是与水混杂一起的煤,应该说是不能进入呼吸道的。能在15分钟采样时间内弄湿采样膜,很可能是水直接喷到了。打个比方,泥巴能代表空气中粉尘浓度吗?
有个朋友前几天说他在评审一个机构报告书的时候看到紫外线的检测结果,发现防护罩内外的强度是差不多数字的,大家想想理论上会一样吗?紫外线是超短波长的,随便一个物体即可阻挡让其衰减一些。工蘋电场以前的日志曾经讨论过,不再议论。
经常看到很多检测报告非常多检测项目都是未检出,而这些项目都不是高风险危害因素。大家想想,这些因素检测前的危害识别把握得准吗?重复未检出,而既往资料中类似工作场所从未检出过。
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比如冲床噪声检测不超标,印刷厂检测不到甲苯或二甲苯。有些机构非常乐于布设二酮二酯检测,我并不反对这样,但这些物质没相应的诊断标准其限值数百以上,非常少见个人中毒。
标准中提供的采样记录表非常遗憾的没设置代表时间段,如果采集短时间样品都不知道代表的时间段,计算TWA的时候要用到t,这个数字如何获得?原始记录中找不到!
还有一个问题是样品的运输保存,吸收液能经得住长时间采样而不蒸发吗?经得住长时间存放吗?
杨乐华教授前几天曾感叹道,采样过程是个大问题,其所导致的误差与偏离很可能是最大的。确实如此。(朱志良)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重庆职业卫生检测的机构有哪些?
职业卫生检测是做什么的?
职业卫生检测的项目有哪些?
职业卫生检测收费标准是多少?
噪声检测科普|关于声压、声压级的几个基本概念的介绍
用人单位十七问——关于职业卫生检测的那些事儿
职业卫生定期检测知多少!
职业卫生检测包括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