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职业紧张也成了职业人士的普遍心理。适度的职业紧张,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是过度的职业紧张,可能会带来各种身心疾病和过劳死,对劳动者造成伤害。那你知道吗,劳动过程中引起职业紧张的职业因素主要有哪些?
角色特征
与职业紧张有关的角色特征(工作岗位或职务角色的性质),一般表现在任务模糊(任务不清,目的不明),任务超重(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超重,前者是指工作量大,无足够时间完成任务;后者是由于个体能力或技能低下而不能完成任务),任务不足(个体能力强,而工作任务少),任务冲突(两个人需求之间的冲突,或个人同时接受多个任务的冲突),个体价值(如大材小用的冲突及角色间的冲突)等方面。
工作特征
与职业紧张有关的工作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工作进度:包括机械设备的进度和人的进度,进度越快越紧张。
2.工作重复:重复愈多,愈单一,工人越容易疲劳,也越容易发生职业紧张。
3.工作换班:不合理的换班制度可影响人的生物钟,导致生理和心理失调,造成睡眠障碍、胃肠道疾病、肌肉-骨骼疾病、情感紊乱和职业损伤的发生率增加。另外,轮班还可能影响健康的行为方式如睡眠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吸烟和饮酒量的增加。
4.工作属性:工作种类,所需知识和技巧不足,均可导致情感和行为反应异常。
人际关系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事、上下级、雇主(老板)、顾客(客户)间的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支持一样能对职业紧张起到缓冲作用。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降低相互信任和支持,影响情感和工作兴趣,常常促进紧张反应的发生。
组织关系
与职业紧张有关的组织关系特征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层级)、个体地位、文化素质等。据国外研究发现,低层员工更有满意感。如单位给职工更多决策权,职业紧张反应明显降低,满意度更高,工作效率更好。若使职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作用,则会增加工作责任感和主人翁感。当比较单位中不同职位的职工时,发现地位最低的职工如普工、操作工、秘书和低级管理员、技术员等有更为强烈的紧张感。此外,组织结构中文化素质也是重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竞争力,如职工晋升,技能定级、提升和进修机会等均可造成心理紧张。
人力资源管理
这是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中又一重要的紧张源,包括培训、业务发展、人员计划、工资待遇和工作调离等。缺乏培训是产生紧张的重要原因。即使是老职工对新技术也渴望再学习,才能适应强烈的社会竞争机制。所以业务的提高和发展是职工,尤其是中年职工的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与职业紧张密切相关。
劳动条件
一些物理因素,如照明、噪声、温湿度、空间、环境卫生状况、臭气及化学污染等均直接与紧张发生及其程度有关。
职业病网有更多健康资讯,想知道冬季食疗方法吗?想了解预防咽喉肿痛的办法吗?请关注职业病网。
友情提醒
以上就是关于《劳动过程中引起职业紧张的职业因素主要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或者需要,可以:
1、职业病体检:职业病体检专题;
2、在线咨询或者电话咨询。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职业健康体检常见问题与措施
职业健康体检知识指南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