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各类车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近5年机动车年均增量1500多万辆,驾驶人年均增量2000多万人。但是,公交车、出租车、客货运输、特种作业车辆等领域的职业驾驶员,属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作业的人群,职业病及职业性常见病发病较为普遍。驾驶员的职业健康问题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驾驶员接触到的有害因素,根据常见情况及来源,可分为三类:一是机动车本身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振动、噪声、汽油、废气、高温等;二是机动车驾驶这一特殊职业所产生的有害因素,如精神紧张,生活无规律,特殊操作体位等;三是驾驶机动车时可能接触的某些特殊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如矿山生产环境中接触的粉尘。
振动是机动车驾驶作业较为突出的危害因素。机动车的振动,可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传至全身,引起驾驶的接振反应,发生身体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如手臂可传导方向盘的振动,中低频率(2~20Hz)大振幅的垂直振动可作用于驾驶员的臀部和腰部,并引起驾驶员发生全身振动。
噪声是机动车驾驶作业另一突出的危害因素。机动车发动机运转、汽车鸣笛、所载物体震动、道路状况、周边环境因素等均可产生不同强度的噪声。驾驶员可接触到各种化学物,以汽油及废气中的有害组分为主,大约有30种,其接触与驾驶习惯、道路环境和车辆设备有关。
粉尘及生物因素,也是驾驶作业会接触到的有害因素。驾驶员长期从事运输煤炭、水泥、石头等作业,还可能导致尘肺病。
汽油与机动车尾气可使驾驶员发生中毒。汽油易挥发为蒸气,可经呼吸道被人体吸收。汽油中毒,轻者表现为头晕、四肢无力、健忘、心烦、失眠、恶心、食欲不振、反应迟钝、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晕倒、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机动车尾气主要成分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也可致人中毒。此外,驾驶员在振动、噪声等有害因素综合作用下,还容易罹患职业性多发病,如胃痛、高血压、冠心病、腰痛、肩周炎、痔疮、下肢静脉曲张、视力疲劳综合征等。
预防措施
振动病预防。为减少车辆行驶时的振动,驾驶员座位应该用弹簧、海绵坐垫制作。采用弹性好的坐垫和靠背开车时应戴松软手套,减少手与离合器和方向盘的直接接触。尽量选择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驶。当路面凹凸不平时,应减速行驶;装载货物应受力均匀,减少空载,避免共振;根据路况选用轮胎花纹和型号,左右轮胎要对称平衡。为减少震动,应避免旧车“超期服役”,及时更换陈旧、磨损的零部件,加强对汽车的定期维修和保养。保持正确的驾车姿势,确保腰椎受力适度,臀部置于坐垫和靠背的夹角中,以在操作时不要向前移为宜。持续驾车时,尽量进行间歇性休息。一次驾车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一般每隔2h可停车休息,这样可以帮助肌肉消除疲劳并起到复原作用,减少震动带来的危害。
降低噪声强度方面,应使用低音喇叭。一般而言,汽车高音喇叭噪声对驾驶员听力危害较大,因此汽车应使用低音喇叭。在不妨碍驾驶安全的情况下,可关闭车窗,在车上播放舒缓的音乐。
汽油和尾气中毒预防。接触汽油作业,要穿好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口罩,尽量避免身体皮肤与汽油直接接触,且站在上风口操作;严禁用嘴直接吸吮取油;工作中不得吸烟、餐饮,工作结束后应用热水和肥皂将手脸洗净。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驾驶员在发动机工作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将车窗完全关死;保持良好车况,防止发动机废气逸出弥散到驾驶室内或车厢内;需要较长时间停车时,应将发动机熄火;绝对不要躺在发动机工作的汽车里睡觉,尤其不要在装有空调的汽车里睡觉;不要在车库里起动发动机。
最后,驾驶员要注意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饮食要有规律,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饭后应休息30min后再开车,有助于吸收消化。适当增加运动量,在开车间隙应保持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若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神经衰弱。驾驶员每年应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供稿人:朕尔职业病康复医院姚安琪
责编:欧阳凝碧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