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病11种职业性肿瘤中,呼吸道肿瘤占很大的比例。目前,已知对职业人群具有致呼吸道肿瘤作用的物质有砷、石棉、煤焦油类物质、氯甲醚类、铬、放射性物质等。
1.砷
对职业人群的调查证明,接触无机砷化合物可引起呼吸道肿瘤,特别是肺癌。含砷有色金属冶炼,特别是铜冶炼工人因接触氧化砷,肺癌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显著增高。据湖南省职防部门对开采和冶炼砷的某雄黄矿调查表明,肺癌发病率高达234.2/10万,比长沙市居民高25.1倍,比雄黄矿所在县的居民高101.8倍。调查已证实,接触砷的累积剂量与呼吸道肿瘤死亡率有明确的接触水平—反应关系。
2.石棉
石棉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1955年已被确认。在其后大量的调查研究中,证明肺癌是威胁石棉工人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占石棉工人总死亡的20%。从接触石棉至发病的潜伏期约为20年,并呈明显的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石棉致癌作用的强弱与石棉种类及纤维形态有关,而且石棉还可致胸腹膜间皮瘤。
3.铬
对职业人群流行病学的调查已证明,铬特别是6价铬可致呼吸道肿瘤。从事铬酸盐生产的工人的肺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其肺癌死亡约占全部死亡的20%~45%(一般人群仅为1%~2%);在全部癌症中,肺癌约占50%~80%(一般人群为8%~12%);铬酸盐生产工人发生肺癌死亡的危险度比一般人群高3~30倍。
4.氯甲醚类
工业上应用此类化合物有两种: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多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两种化合物对呼吸道粘膜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研究证明,氯甲醚类可致肺癌。据上海市调查表明,氯甲醚类作业工人的肺癌发病率为889.68/10万,肺癌死亡率为533.81/10万,显著高于非接触人群,且呈剂量—反应关系。氯甲醚类所引起的肺癌多为燕麦细胞(未分化小细胞)型肺癌,恶性程度高。
5.氯乙烯
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肝血管肉瘤,多见于接触高浓度氯乙烯的清釜工,潜伏期10~35年不等。
6.苯
接触高浓度苯可引起白血病,多数出现在接触苯后数年至20年,短者仅4~6个月,长者可达40年。苯中毒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常见,也可引起较罕见的红细胞白血病。值得注意的是,苯中毒白血病的发病通常继发于全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
我国报道的白血病病例,在发病前多出现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对全血细胞降低的患者作骨髓检查,可证明是属于一种周围血细胞减少的白血病,故由苯中毒发展为白血病的实例可能更多些。
职业致癌物进入人体或接触后,容易发生肿瘤的病变部位有其相对固定的器官或组织,肺(包括气管、咽喉、鼻腔等)、皮肤是职业性肿瘤的主要好发部位,这与接触致癌物质有关。如接触环芳烃所致皮肤癌多在工人身体的暴露部位;而接触无机砷所引起的皮肤癌则在工人身体非暴露部位,且易复发。因此,引发肿瘤的部位因其接触途径不同而异。
请接触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注意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留心身体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平时多学习职业病防治知识,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供稿:白巧艳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