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塑料加工厂有哪些职业病?
在一般人眼里,塑料加工企业工作场所相对安全。殊不知,这一行业的众多场所都具备引发职业病的条件。调查中发现,塑料加工企业中职工患职业病的情况较普遍,我们一起看看吧。
据一家填充母料企业的操作工反映,他们在企业工作两年多,普遍感觉胸闷、胸痛,还经常咳嗽。另—家塑料编织袋加工企业印字工序的操作工反映,她们经常感到头晕、恶心、皮肤瘙痒,并出现血压低等症状;该厂圆织工序的女工则反映,工作两年,她们不仅体重下降了一二十斤,而且经常耳鸣、心悸,困乏又难以入睡显然,这些操作工已经患上了职业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定义,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而引发的疾病。如塑料填加剂生产企业所用的原料为400~800目的碳酸钙(或高岭土、滑石粉)粉末,其上料工序大多靠人工操作,有些甚至连搅拌都靠人工操作,由于所用的是非密闭容器,厂房里到处弥漫着粉尘,空气中粉尘含量甚至高达50毫克/立方米以上,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中,就很容易患尘肺病。又比如,普通塑料制品加工企业印刷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油性油墨(或低档醇溶性油墨),里面多多少少含有苯、甲苯,有的溶剂中苯和甲苯含量甚至高达5%,而人若长期接触苯和甲苯,易患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及血小板下降等疾病,如果长期吸入苯和甲苯,还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塑料加工企业的噪声对人也有危害。操作工长期处于高分贝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头痛、惊慌和神经过敏等不良反应。当地环保部门对一些塑料编织袋企业厂界噪声和工作环境噪声进行实地检测,在一间900平方米的大厂房里,30台圆织机一字排开,厂房内噪声实测值达90分贝,圆织机旁的噪声则高达95分贝以上,但无论是当班的操作工、维修厂,还是生产管理人员,竟无一人佩戴耳塞。
从调查的情况看,塑料加工企业易发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有机物慢性中毒和噪声伤害三类,诱发职业病的原因。
一、企业对职业病防治不重视。许多塑料加工企业既没有相关职业健康的管理制度,也未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有的甚至不给员工发放任何劳动防护用品。
二、员工职业病防范知识缺乏,防范意识差。调查发现,许多员工不知道苯和甲苯有毒,不懂得自我防护。
比如,一家国有企业按规定定期为员工发放了口罩、橡胶手套、耳塞等防护用品,甚至还专门增设了排气扇、高空排气柜等设施,但在日常工作中,许多员工却嫌麻烦而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者不开启排气扇和高空排气柜等通风设施。三是地方执法部门监管乏力。一些企业领导反映,现在的安全、环境、卫生防疫等部门,眼睛只盯着煤矿、化工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很少光顾塑料加工企业,偶尔来一次,也大多查的是消防器材、安全管理制度等常规项目,很少有部门对职业病防范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专家指出,我国现有各类职业病患者已有100多万例,每年新增15000多例,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虽然塑料加工业引发职业病的概率相对较小,职业病防范也相对简单和容易,但企业和社会切不可忽视该行业的职业病防范。以塑料加工企业目前渗淡经营的状况,一旦发现大量职业病患者,继而引发治疗或赔偿官司等—系列问题,就会使原本经营困难的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建议广大塑料加工企业:
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范制度,配备相应的防范设施;
二要按时、按要求为员工发放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在日常管理中督促员工正确使用;
三要建立员工体检档案,按时组织员工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调整或轮换员工的工作岗位;
四要选用无毒或低毒的水性油墨和醇溶性油墨,选用环保型辅料和助剂,减少或避免毒性物质对员工的伤害。
另外,环境、安全、卫生防疫等部门应发挥服务与监督职能,积极宣传有关职业病防范的知识和常识,指导企业搞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责编:欧阳凝碧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