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是人体最易受多种职业危害因素损伤的部位。很多化学类危害因素都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脑病,也有物理、生物因素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具体如下:
一、化学性因素
(一)直接影响脑组织细胞代谢、酶或神经递质的毒物
1.金属及其化合物:如铅、四乙基铅、蜢、有机汞、三烷基锡、三乙基锡等。
如急性铅中毒时,因破坏血-脑屏障制溶质和水分漏出血管外,可产生以细胞外水肿为主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四乙基铅经肝脏转变为三乙基铅后,抑制脑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减少高能磷酸键化合物的合成;三乙基锡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轴索中的三磷酸腺苷酶,四乙基铅、三乙基锡急性中毒时可产生细胞毒性脑水肿。
2.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磺化氢、硫化氢等。
3.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硫化碳、三氯乙烯、甲醇、乙醇、氯乙醇、四氯化碳、乙酸丁酯、二氯乙烷等。
4.农药: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溴甲烷、氟乙酰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等。
如溴甲烷通过强烈的SH基甲基化作用,抑制多种含巯基的酶等;氟乙酰胺进入体内后生成氟柠檬酸,抑制乌头酸酶,干扰三羧酸循环。
(二)导致脑组织缺氧的毒物
1.低氧性缺氧
1)吸入空气中含甲烷、二氧化碳或氮气等过多(使氧分压过低)。
2)影响血红蛋白携氧能力的毒物:如一氧化碳(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亚硝酸盐等(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3)刺激性气体:如光气、氯气、氮氧化物等重度急性中毒引起中毒性肺水肿时因损害肺的换气及通气功能,引起呼吸性低氧血症。
2.组织中毒性缺氧
氰化物、丙酮氰醇、丙烯腈等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阻碍机体利用氧的功能。
3.缺血性缺氧
由于各种急性中毒引起休克或循环衰竭,造成脑血液灌流压过低,产生缺血性脑缺氧。
二、物理因素
如快速减低的大气压,可导致减压病使脑与脊髓血管发生气栓,引起中枢神经灶损害。
三、生物因素
如由壁虱传染的森林脑炎病毒
相关阅读:职业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诊断
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分别是急性中毒性脑病(注意迟发性脑病)、慢性中毒性脑病、类神经症、职业性森林脑炎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有:1.脑电图,2.脑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3.脑成像检查,4.脑脊液检查等。
本文内容主要选自《中华职业医学》(何凤生主编)。如想进一步讨论交流或有其他疑问或需要,劳动者病人可加QQ群784591071;专业从业人员可加QQ群663924660;如有意加职业病网微信群请加微信号17726603325,备注工作岗位即可。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