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制造业主要包括7类:烘焙食品制造、糖果、巧克力、蜜饯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罐头食品制造、调味品和发酵制品制造和其他食品制造。
食品制造业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一、高温;二、噪声;三、铅;四、氯气;五、二氧化硫;六、氨;七、硫化氢;八、正己烷;九、炭疽杆菌;十、布氏杆菌;十一、氯化钠;十二、硫酸及其酸雾;十三、盐酸;十四、硝酸及其酸雾;十五、氧化锌。
因篇幅较长,全文分为上、下两篇发布。
一、高温
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19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
在食品制造业中易患中暑职业病的行业举例:生面熟化、油料软化、油料烘榨、蒸发脱磷、毛油碱炼、毛油脱色脱臭、蔗汁澄清、粗糖制浆、粗糖精制、冰糖制取、肉品烘烤、肉品去脂、肉松制取、乳品灭菌、乳品浓缩、乳品干燥、卤水蒸发、食盐干燥、粮食蒸煮、柠檬酸钙制取、蜜饯浓缩干燥、糕点烘烤、糖浆烧制、水产品干制、食品油炸、煮浆、蔬菜漂烫、酶干燥
二、噪声
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14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同时还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噪声对睡眠的危害:突然的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达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
三、铅
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15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癫痫样发作,运动过度,攻击性行为,语言功能发育迟滞以至丧失等,但无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此类慢性脑病可以是急性脑病的后遗症或与经常摄入过量的铅有关,铅中毒性脑病后遗症中的癫痫样发作和行为改变到青春期可以逐渐减轻,但智力缺陷仍然持续存在;重症病例可有失明和偏瘫,近来有人发现视网膜点彩常出现在尿铅排泄异常之前,不仅为铅中毒早期体征,而且铅吸收患者的阳性率也很高,但亦有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报道。
食品制造业中易铅中毒的行业举例:再制蛋配料
四、氯气
氯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65-2002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
氯气属于剧毒化学品,一旦大量泄漏,会引发接触人员的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等职业病。
中毒症状:氯气主要对眼、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经呼吸道吸入后,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表现。
按临床表现程度,中毒轻重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4种。
食品制造业中易氯气中毒的行业举例:卤水净化
五、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GBZ 58-2014 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的诊断)。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高度水溶性、有辛辣气味的刺激性气体,比空气重。
广泛用于工业,是硫矿、造纸业、矿物燃料燃烧的副产品,也是大气的常见污染物。
二氧化硫的浓度为1.5mg/m3时可被察觉,浓度为1.8~3.0mg/m3时,刺激鼻腔和咽喉部,稍高浓度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不适和持续咳嗽。
急性中毒罕见,可引起与氯气中毒类似的临床症状。相对低浓度的二氧化硫(3.0~150mg/m3),大部分沉积在鼻咽部和咽喉部。
因为高度水溶性,接触18~30mg/m3的二氧化硫可引起严重的结膜和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症。
食品制造业中易二氧化硫中毒的行业举例:蔗汁澄清。
六、氨
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诊断标准:GBZ14-2015职业性急性氨中毒的诊断标准)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合成氨生产,化肥制造(应用氨制造硫铵、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
氨在常态下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液氨可作为冷冻剂。
另外,在制碱、树脂、有机氨、氰化物、石油精炼等行业也常接触到氨。
食品制造业中易氨中毒的行业举例:发酵、氨基酸制取、酶压滤、盐水降温。
七、硫化氢
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31-2002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它能溶于水,0℃时1摩尔水能溶解2.6摩尔左右的硫化氢。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当它受热时,硫化氢又从水里逸出。
硫化氢是一种急性剧毒气体,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有影响。
食品制造业中易硫化氢中毒的行业举例:味精精制
八、正己烷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84-2017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
正己烷,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
正己烷是一种化学溶剂,主要用于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癌症甚至死亡。
食品制造业中易正己烷中毒的行业举例:粗油浸出
更多内容请阅读下篇:食品制造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下篇)。
如想进一步讨论交流或有其他疑问或需要,劳动者病人可加QQ群784591071;专业从业人员可加QQ群663924660;如有意加职业病网微信群请加编辑微信17726603325,备注工作岗位即可。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