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氨基氰是否是高毒物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氰化物的中毒机理。
氰化物中毒机理
氰化物特指含有CN基团的化合物,C与N通过三键结合,性质稳定,因此常成一个整体存在。根据CN基团结合的原子不同,分为无机氰化物与有机氰化物。无机氰化物成CN-阴离子存在,比如氰化钠、氰化钾、氢氰酸。有机氰化物CN基团则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有机氰化物可分类为腈(-CN)和异腈(-NC),相应的,氰基可被称为腈基(-CN)或异腈基(-NC)。
一般情况下所指的氰化物中毒机理,在于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该酶失去传递电子的功能,导致呼吸链中断,细胞不能利用血中的氧,从而导致死亡。极少剂量就可以导致死亡,属于高毒基团。由此可以看出氰化物中毒取决于这个物质能否析出CN-离子。
氨基氰是高毒物质吗?
刚才群里同学说氨基氰是有机氰化物,因此它不能引起一般情况下的氰化物中毒。这个说法不全对。有些有机氰化物如乙腈、丙烯腈、正丁腈等,也能在体内很快析出CN-离子,导致中毒。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氨基氰属于氰化物,但它与氨基结合紧密,不能析出CN-离子,因此并不是属于高毒物质。
同样是氰化物中毒,如果是无机氰化物中毒,可按照《GBZ 209-2008 职业性急性氰化物中毒诊断标准》。其他类似化学物中毒可参照《GBZ 13-2016 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诊断标准》。
氨基氰的检测方法
GBZ/T 300.132、GBZ/T 300.163、GBZ/T 300.164能检测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diisocyanate,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Diphenylmethane4,4-diisocyanate,MDI)和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sophoronediisocyanate,IPDI)。有GBZ/T160.29,能检测氰化氢、氢氰酸、氰化物等。虽然这里适用范围提到了氰化物,但根据其5.1原理,应当只能局限于能析出CN-离子的氰化物。
氨基氰如何检测呢?国内暂时还没现行有效的办法,可参照美国NIOSH第四版0500方法。
本文来源于朱志良旧文,因标准更新略作更改。文中所有标准请以最新版本为准。如想进一步讨论交流或有其他需要,劳动者病人可加QQ群784591071;专业从业人员可加QQ群663924660;如有意加职业病网微信群请加编辑微信17726603325,备注工作岗位即可。
责编:李晓燕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