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
「热到与太阳肩并肩!」
「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
这是几句近年在职场、朋友圈经常能听到的,略带夸张的调侃之语。道出了大热天出门工作、办事的艰辛处境。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
尤其是那些经常在高温天气下户外作业,室内高温下环境作业,以及在大热天出门跑业务的等人群。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易引起中暑等疾病。
有些职业群体,全年都在享受高温「SPA」。夏天更应该提前做好防暑准备。
1、在我国,「职业性中暑」是法定职业病
什么是中暑?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全身性疾病。
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是中暑诊断范畴。三者临床表现常相互伴随存在。
根据规定,职业性中暑诊断命名原则,是会注明具体疾病类型的名称,比如「职业性中暑(热痉挛)」、「职业性中暑(热衰竭)」、「职业性中暑(热射病)」、「职业性中暑(热痉挛、热衰竭)」。
这里提醒下,「中暑先兆」不属于中暑诊断范畴,通常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0 ℃,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
划重点,真正的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都有什么特征?
热痉挛的主要特征是,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的主要特征是,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 40 ℃,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的主要特征是,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 ℃及以上,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常见发生中暑的作业与治疗原则
常见发生中暑的作业以下四大类:
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炼、炉窑等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深矿井作业夏季露天作业,如夏天的建筑、施工、农田劳动、环卫等室外作业夏季高强度作业,如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等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文件(GBZ 41—2019,编辑注),不同病症有不同对应的治疗原则:
中暑先兆: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
热痉挛: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
热衰竭: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并注意监测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热射病:快速降温,持续监测体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呼吸循环支持,改善微循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对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者,早期予以血液净化治疗。
热射病的首要措施是快速降温!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如果降温延迟,死亡率明显增加。当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后立即开始降温,并持续监测体温。
降温目标:使核心体温在 10min~40min内迅速降至39 ℃以下,2h降至38.5 ℃以下。
3、重点!谨防中暑相关的几大误操作
只是补充水,是不够的!
在中暑大量出汗后,只是补充单纯的、普通的淡水,是不够的饿!反而可能会造成“水中毒”或者叫低钠血症导致的昏迷。所以,我们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该要补充电解质,可以喝淡盐水或者喝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外出不宜一直捂着一顶帽子防晒!
夏季戴帽子容易出汗,帽子下形成湿热的小环境,令头部湿度提高,引发中暑。建议不定时摘下帽子,及时擦干汗水,给头部通风散热。
通过擦酒精和擦清凉油来降温?
酒精是可以通过皮肤来吸收的,它会造成进一步的脱水或者导致中暑的症状更加严重。中暑是因为汗腺功能的衰竭,清凉油不能改善汗腺的功能,也不能调节体温,所以它给我们的感觉只是清凉而已,对中暑并没有什么作用。
掐人中,喝藿香正气水,有用吗?
实际上掐人中对于急救来说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在生活中人们在中暑的时候,可能会寻求些所谓中成药的一些治疗,例如藿香正气水或者十滴水、仁丹之类的药物,那么我们知道中暑它的本质是水与电解质丢失过多,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衰竭,这些药物对这三个基础的致病机制它并没有缓解作用,例如藿香正气水,里面其实含有一些酒精的成分,一个中暑的病人如果再喝了点酒实际上是会加重中暑的症状。
中暑发烧吃退烧药就可以缓解了?
对于中暑的病人来说,吃了退烧药后也没有什么汗出,因为他本身就是汗腺衰竭,中暑之前已经脱水很严重了,再吃药物对于中暑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喝冷饮降温快,见效好?
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
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我们正在经历每一年都是「史上最热一年」的时期。
同时,由于城镇化进程、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越来越多人都正在经历「职业性高温」。
所以包括「职业性中暑」在内的职业病,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
我国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通过,并于2016年、2017年、2018年都进行了修正。最新版修正日期为2018年12月29日。
申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本平台仅转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平台,必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支持!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