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vibration)系指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或中心位置)作往复运动或旋转运动。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长期接触生产性振动对机体健康可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引起职业病。
一、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
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将生产性振动划分为局部振动(segmental vibration)和全身振动(whole
body vibration)。局部振动常称作手传振动(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或手臂振动(hand-arm
vibration)系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有机会接触局部振动的作业,常见的是使用风动工具(如风铲、风镐、
风钻、气锤、凿岩机、捣固机或铆钉机)、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电刨等)和高速旋转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等)。“全身振动系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
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至全身。在交通工具上作业如驾驶拖拉机、收割机、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等,或在作业台如钻井平台、振动筛操
作台、采矿船上作业时,作业工人主要受全身振动的影响。有些作业如摩托车驾驶等,可同时接触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二、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适宜的振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具有增强肌肉活动能力,解除疲劳,减轻疼痛,促进代谢,改善组织营养,加速伤口恢复等功效。在生产条件下,作业人员接触的振动强度大、时间长,对机体可以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疾病。
三、手臂振动病
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可引起手、臂骨关节一肌肉的损伤。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 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finger,VWF)。手臂振动病在我国发病的地区和工种分布相当广泛,多发工种有凿岩工、油锯工、砂轮磨光工、铸件清理工、混凝土捣固工、 铆工、水泥制管工等。
四、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振动的频率一般认为,低频率(20Hz以下)、大振幅的全身振动主要作用于前庭、内脏器官。振动频率与人体器官固有频率一致时,可产生共振,使振动强度加大,作用加强,加重器官损伤。
低频率、大强度的局部振动,主要引起手臂骨一关节系统的障碍,并可伴有神经、
肌肉系统的变化。如30Hz?300Hz的振动对外周血管、神经功能的损害明显:300Hz以上的高频振动血管的挛缩作用减弱,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而
1000Hz以上的振动,则难以被人体主观感受。据调查,许多振动工具产生的振动,其主频段的中心频率多为63Hz、125Hz、250Hz,容易引起外
周血管的损伤。频率一定时,振动的强度(振幅、加速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2.接触振动的强度和时间手臂振动病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振动的强度和时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2-3-10)表明:VWF检出率随接触振动强度和接触时间延长而增高,严重程度亦随着接触振动时间延长而加重。
3.环境气温、气湿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振动危害的重要因素,低气温、高气湿可以加速手臂振动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全身受冷是诱发VWF的重要条件。所以手臂振动病多发生在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
4.操作方式和个体因素劳动负荷、工作体位、技术熟练程度、加工部件的硬度等均能影响作业时的姿势、用力大小和静态紧张程度。人体对振动的敏感程度与作业 时的体位及姿势有很大关系,如立位时对垂直振动比较敏感,卧位则对水平振动比较敏感。有些振动作业需要采取强迫体位,甚至胸腹部直接接触振动工具或物体, 更加容易受到振动的危害。静态紧张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并增加振动的传导,加重振动的不良作用。据研究,常温下女性皮肤温度较低,对寒冷、振动等因素比较敏 感。年龄较大的工人更易产生振动危害,并且治疗效果较差,较难康复。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