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振动源改革工艺过程,采取技术革新,通过减振、隔振等措施,减轻或消除振动源的振动,是预防振动职业危害的根本措施。
2.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通过研制和实施振动作业的卫生标准,限制接触振动的强度和时间,可有效地保护作业者的健康,是预防振动危害的重要措施。
我国实施的《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0434-1989)规定,使用振动工具或工件的作业,工具手柄或工件的振动强度,以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ahw)不得超过5m/s2。这一标准限值可保护90%作业工人工作20年(年接振250天, 日接振2.5小时)不致发生VWF。当振动工具的振动暂时达不到标准限值时,可按振动强度大小相应缩短日接振时间。
3.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合理配备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手套、减振座椅等,能够减轻振动危害。
4.加强健康监护和日常卫生保健依法对振动作业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患病个体。加强健康管理和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保健意识。定期监测振动工具的振动强度,结合卫生标准,科学地安排作业时间。长期从事振动作业的工人,尤其是手臂振动病患者应加强日常卫生保健:日常生活应有规律,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使血管收缩,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可影响组织中氧的供应和利用诱发VWF。因此,要力求戒烟。
一般认为,手臂振动病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经脱离振动作业,注意保暖,适当治疗,多数轻症可逐渐好转和痊愈。曾报道,林业链锯工首次出现VWF即脱离振动作业者,10年后VWF检出率为57.7±2. 99'o,而继续接振者高94.1%,VWF检出率随继续接振时间延长而明显增高。忽视振动作业工人健康管理,延误治疗等是影响振动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5,5。加强振动作业王瓣蕤康管理应予重视。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