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05/15
11:01
不良工作条件存在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3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砷、锰、镉、铊、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如矽尘、石棉 尘、煤尘等,有机粉尘如棉尘、大麻、亚麻、烟草、茶叶等,以及混合性粉尘,还有放射性粉尘;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 等,还有噪声、振动,高频电磁场、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X射线、Y射线;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糖上的霉菌,以及布氏杆菌、森林 脑炎病毒等。
2.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组织和工作制度不合理:如工作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不健全等;工作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工作强度过大或工作
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加班加点等;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长时间疲劳用眼引起的视力疲劳等;长时间
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的工段安排在一起等;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措施,如没有通风换气、照明、防尘、防毒、防噪声振动设备、或效果不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不全。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6种职业病危害控制方法,帮助企业及员工远离职业病危害。
一、取代
用无毒或低毒性物料来代替高毒性物料。取代为消除或减少危害最好的方法。
二、密闭
将工序机械化或自动化,并将有害的工序围封,避免员工接触有害物质。
三、隔离
隔离危险工序可减少接触危害的人员的数量。
四、工程控制措施
1、局部抽风系统――把有害物质由来源处直接抽走,避免员工吸入。
2、通风系统――引进大量的新鲜空气,稀释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3、湿式作业――可控制工序产生的粉尘散布。
4、厂房设计――预防职业危害最好由厂房之设计阶段开始。修建符合规定要求的厂房。
5、维修改善――定期维修可保持机械在最佳状态。
五、行政控制措施
1、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2、个人卫生
3、厂房整洁
4、物料标签
5、轮流工作
6、环境监察
7、员工身体检查
六、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必须是符合标准及适用于当时工作环境及针对所识别危害因素的。个人防护用品需进行保养和清洁以便随时使用。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