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铬及其化合物中毒
铬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能增强胰岛素维持体内葡萄糖稳定,人体每日需从食物摄取的铬约50~100μg,过量的摄入会危害人体健康。
职业活动中,接触铬及其化合物的机会较广。如铬矿石和铬冶炼时会产生含铬粉尘和烟雾,电镀时会产生铬酸雾。冶金工业中,铬还用于生产合金、不锈钢、铬铁,及与铁、镍、钼、钨等冶炼成特殊钢材。某些颜料、油漆也含有大量的铬酸盐、重铬酸盐,照相的感光剂中有铬酸铵。重铬酸盐有强的氧化作用而用于鞣皮行业。
铬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吸收并对人体造成损害,也可通过胃肠道少量吸收。被吸收的铬主要存在于肺、气管、大肠、肝、肾,特别是肺内浓度为其他组织的2~3倍。被吸收的铬化合物约80%由尿排出,少量由粪便、乳汁、汗液等排出。
职业性铬中毒,可出现呼吸道炎症、铬溃疡、铬鼻病、鼻中隔穿孔、接触性皮炎等,多由呼吸道吸入或皮肤灼伤吸收所致。呼吸道炎症,为吸入性急性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吸入重铬酸盐烟尘或铬酸雾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咽炎、鼻炎、支气管炎等临床症状。严重者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紫绀,肺部出现啰音,引起过敏性哮喘等。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的铬化合物可发生慢性眼结膜炎,上呼吸道炎症。由于六价铬的化合物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和过敏反应,可导致皮肤丘疹或湿疹样改变,伴有搔抓感染而成溃疡,这就是铬溃疡或铬疮,多见于电镀、鞣皮以及生产铬酸、铬酸盐、重铬酸盐的工人。铬酸、铬酸盐沉积于血管较少的鼻中隔前部,致黏膜充血肿胀、干燥萎缩甚至糜烂而发生溃疡,鼻中隔软骨部穿孔,这就是铬鼻病和鼻中隔穿孔。皮肤长期反复受铬酸盐或铬酸雾刺激可致过敏而发生皮炎。此外,铬及其化合物还可造成肝、肾损害,血液系统的改变、肺癌等。
防范铬及其化合物危害,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车间铬尘浓度。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铬盐生产工人健康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加厚口罩、戒除挖鼻等不良习惯、下班后洗手等。鼻腔局部可滴用维生素E滴鼻油,防治职业性铬鼻病。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建立个体化、系统化的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