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核辐射。核辐射危害,如钴-60、铯-137、铱-192源等产生的γ射线;kr-85源等产生的 β射线;241Am-Be 源、 24Na-Be 源、124Sb-Be源及能量超过10M的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中子射线;非密封源所产生的的β、α射线;各种工 业用 、医疗用X射线设备产生的χ射线等。
防止放射危害的根本方法是控制辐射源的质量,任何放射工作都应首先考虑在保证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源的用量。选择危害小的辐射源,如医学脏器显像应选用纯γ发射体,而治疗选用纯β发射体,有利于防护。X线诊断和工业探伤,采用灵敏的影像增强装置,可减少照射剂量。防护工作一般分为内外防护两部分。
(1)内防护主要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三个环节。
围封隔离是采用与外界隔离的原则,把开放源控制在有限的空间内。根据使用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毒性大小、用过多少以及操作形式繁简,按照《放射性防护规定》,把放射性工作单位分为三类。一、二类单位不得设于市区.三类和属于二类医疗单位可设于市区。在污染源周围按单位类别要划出一定范围的防护监测区,作为定期监测环境污染的范围。放射性工作场所、放射源以及盛放射性废物的容器等要加上明显的放射性标记,提醒人们注意。对人员和物品出入放射性工作场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
除污保洁是采取通风过滤的方法,使污染保持在国家规定的限制以下。对放射性“三废”要按国家规定统一存放和处理。由于应用放射源不可能完全不污染,故应除污保洁,随时监测污染。个人防护的总原则是,应禁止一切能使放射性核素侵入人体的行为,如饮水、进食、吸烟、用口吸取放射性药物等。要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配用不同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工作服等。
(2)外防护除控制放射源外,主要从时间、距离和屏蔽三个方面进行。
时间防护是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原则下,设法减少人员受照时间。如熟练操作技术,减少不必要的停留时间,几个人轮流操作等。
距离防护是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在操作中切忌直接用手触摸放射源,使用自动或半自动的作业方式为好。
屏蔽是外防护应用最多、最基本的方法。有固定的,也有移动的;有直接用于辐射源运输贮存的,也有用于房间设备以及个人佩带的。屏蔽材料则需根据射线的种类和能量来决定,如X、γ射线可用铅、铁、混凝土等物质;β射线宜用铝和有机玻璃等。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