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高质量服装逐渐走进大部分人的生活,原始的水洗方式并不适合新品质服装的洗涤要求。所以,为了保养衣物,也为了讲求方便,大家都习惯将衣物拿到洗衣店干洗。作为一种先进又便捷的洗涤方式,干洗业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目前的洗衣行业中,采用四氯乙烯作溶剂的干洗店占接近95%的比例。由于在干洗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导致四氯乙烯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也威胁着干洗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四氯乙烯的理化性质:
四氯乙烯又名全氯乙烯,无色液体,气味似乙醚。能溶解多种物质(如橡胶、树脂、脂肪),与乙醇、乙醚和苯混溶。在无空气、湿气和催化剂存在时,加热到500℃,仍很稳定。抗水解。 长期在光、水、氧气存在下分解为三氯乙醛及光气,对金属有腐蚀性。四氯乙烯由于其相对毒性较低,热稳定性好,安全性好,脱脂去污能力强,洗净度高,广谱的去渍能力及可回收重复多次使用的显著特性,在干洗业中已安全使用了半个多世纪,被洗衣界公认为比较好的干洗溶剂。
危害的产生:
在正常的干洗过程中,由于一些洗衣店特别是中小型洗衣店,不按操作规程,擅自使用四氯乙烯、四氯化碳、氨水、苯等成分复配干洗制剂。这种复配的干洗制剂,虽然洗涤效果相对而言比较好,但其对人体和机械都极其危险,很容易引发中毒、着火或腐蚀机械等事故。另外,美国环境署的研究报告显示,略带潮湿的干洗衣服,所散发出来的气体,是污染室内空气的物质之一。盛装干洗衣服的提袋,也会保留那些有毒素的溶剂。
侵入人体途径: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临床表现:
四氯乙烯对眼、鼻、喉、咽有刺激。人如果吸入大量高浓度的四氯乙烯气体会失去知觉、呼吸困难,甚至昏迷。
(1)急性中毒:开始有眼灼痛、流泪、流涎,口干,咽喉刺激感。随之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症状,抽搐,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及昏迷,心电图出现异常。实验室检查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肝功能异常,脱离接触后可以恢复正常,不致发生后遗症。
(2)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四氯乙烯的慢性中毒者,可感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不适,并伴粘膜刺激,可出现色觉减退;皮肤反复接触吸收,会使人的皮肤变得干燥和粗糙,可引起皮炎及湿疹,严重者可能致癌。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损害和尿蛋白增加。
治疗:
1.接触者,应立即离开现场。有刺激症状者需安静休息,进行必要的检查及处理,并观察24小时。
2.急性中毒者应卧床休息,急救措施和对症治疗原则与内科相同。有昏迷、心跳及呼吸停止者,迅速进行脑、心、肺复苏; 对症处理。重度中毒患者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忌用肾上腺素。
预防:
不要在四氯乙烯泄漏或四氯乙烯含量太大的空间滞留时间太长。在选择干洗机时最好选择全封闭型,尽量避免将贴身衣物、床单、被套等进行干洗。
1.对干洗从业人员而言:一方面,应尽量选用高品质的全封闭式环保干洗机,因为此类干洗机的四氯乙烯排放量较小。另一方面,应保持工作场地良好通风。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的干洗制剂和规范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使用复制的干洗制剂。四,要注意个人防护,尽量减少皮肤接触。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合成革(人造革)、仿鹿皮、带塑料钮扣的衣物不能干洗,因为此类衣物容易洗坏,而塑料扣则易溶化。
2.对于消费者而言,专家指出,最好选择那些不用干洗的衣服。如果你的衣服一定需要干洗的话,当干洗的衣服拿回家时,干洗的衣服不宜马上穿。请你立即将塑料罩拿掉,并将衣服挂在通风的地方,让衣物上的干洗溶剂挥发,最好悬挂48小时之后再穿。有时要挂上一个星期才能散掉。孕妇和儿童要尽量少去干洗店。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