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不是朝九晚六的工作,按时一日三餐也不现实,熬夜加班赶稿倒是常态,四处奔波饥一顿饱一顿,倒是很多记者的写照。据调查研究显示,记者与飞行员、领航员并列 “当代人工作紧张程度”榜单第三名,仅次于矿工和警卫人员,属于世界上高风险、低寿命职业之一。
根据我国媒体行业的现状来看,很多记者都处于身体超支状态,近几年有不少年轻记者因各种疾病离开人世,令人唏嘘感伤。这些案例也让大众看到看似风光无限有着“无冕之王”美称的记者背后的艰辛与不易。关注记者职业健康,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保健应纳入工作日程。
记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所以记者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关注自身的职业健康。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体力,才能经受得住强度高、任务重的工作。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要抽出时间锻炼身体,活动四肢与关节;同时多食用养胃的粥、汤、蔬菜、水果。如果自己时间紧,可以让朋友或者家人帮忙准备,用小盒子装着,在外奔波也可以填填肚子。不管精神多么紧张,都要注意适度放松,劳逸结合,一直绷着会让身体一直处于疲惫状态,得不到很好的休养。
记者朋友们,当发现身体不适时,不要强撑,应及时向单位提出,安排时间去医院检查治疗,注意休息和保健。就像资深记者杜昌华所说的那样“身体是土地,有地就能种庄稼。”作为记者,身体就是工作的基础。
记者,是最勇敢的战士,从一线搜寻最新鲜有价值的故事,并快速加工传递给广大民众。他们常常熬夜通宵,时间紧任务重,有业内人士如是说:“夜班如飞刀,刀刀催人老”。记者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我们应关注记者职业健康,记者行业相关单位应该重视起来,将保健纳入记者工作日程,注意合理安排记者工作日程,让每一个刚奋斗通宵的、才从紧急任务中结束的记者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让在外奔波的记者回到单位时都能喝到一碗温热的清粥,给记者提供完善的保健方法与设施,定期体检与休假疗养;以维护记者职业健康,延长记者职业生涯。每一个经验丰富的记者都是宝贵的财富,他们不应该早早应身体原因而不得不遗憾地告别这个行业。
记者保健小妙招
1.保护眼睛:热毛巾(热鸡蛋)敷眼睛,多眨眼。
2.放松紧张:听轻音乐,喝温开水或热牛奶。
3.久坐伏案工作时,记得调整坐姿,活动颈部、肩部,缓解颈部、肩部、脊椎压力。
4.烟、酒、咖啡,能少则少。
友情提醒:
以上就是关于《关注记者职业健康,保健应纳入工作日程》的内容,如果你还有其它疑问或者需要,可以立即咨询我们,也可加入我们网站的QQ群784591071交流探讨。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