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司机都在抱怨:交警脾气不好,暴躁易怒,动不动就大声呵斥发火之类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网上经常看到有人在责骂交警,交警脾气暴躁的罪魁祸首是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No1.工作压力大
工作任务重,危险性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国际上交警跟人口的配置率一般是千分之五,而我国仅仅千分之一多一点,相差近4倍。警力不足致使交警工作任务长期处于繁重状态。
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最直接的管理者,交警承担着指挥、疏导交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刑事治安事件的先期处理等工作任务。
在民众外出游玩的时候,或是因天气恶劣而躲在家里的时候,正好是交警最忙的时候。越是节假日,越是气候恶劣,交通行驶就越容易发生事故,交警的工作压力就越大。
No2.社会压力大
民众常常对交警的工作不理解,认为交警就是给自己找麻烦添堵的,觉得交警摆架子,态度恶劣,因而对交警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有的还情绪失控,大吼大骂、拳脚相加等。
再加上个别媒体为了轰动效应,对交警工作中的失误故意放大夸张,以煽动民众情绪并扩大传播,使普通百姓对交警的印象更为恶劣,工作也变得更为被动增加了工作难度,也给交警增加了很多心理压力。
No3.心理压力大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交警必须管好自己的嘴,保密的最好方式就是闭嘴。这也是交警不爱对家人说话的原因。有时还有亲戚朋友来求援,帮吧违纪,不帮得罪亲戚朋友。“工作时身累,休息时心累”这是很多交警的真实写照。
工作繁忙,薪酬待遇较低,升职机会难,照顾家庭也心有余力而不足,这些都沉甸甸压在心头。
No4.身体疲劳
常年在基层岗位重复着枯燥的工作,暴露在噪声、尾气、粉尘环境中,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给身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因为职业的原因,休息时精神也得不到放松,身体很难得到调养和恢复,疲劳成为常态。很多交警气色不佳,眼袋重,身体沉重,暴躁易怒就是这么来的。
这里要给大家说一点,有的交警声音很大很凶恶的样子,并不是脾气暴躁;而是因为长时间在车流声、喇叭车等噪音环境中工作,声音已经习惯性放大了,并不是有恶意。
那么你看出来,谁是罪魁祸首了吗?
小编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警力资源不足。如果警力资源充足,交警的工作任务不会这么繁重,工作压力就不会这么大,那么情绪就不会那么暴躁,也有时间去提高工作技能,在基层工作时就会更人性化,更好地为民众服务,也有余力照顾家庭,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当然充实警力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交警现在能做的是要试着去缓解自己的暴躁情绪,让自己内心安定下来。
交警要如何缓解内心的暴躁情绪?
1、正确认识压力,学会自我发泄
人活着总是有压力的,压力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但压力并不可怕,适度的压力也是动力,可以促使你更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当我们觉得压力过大,给自己造成负担的时候,就不要一直忍耐,这样只会造成井喷式的爆发;而是要学会自我发泄。
压力过大,倾诉、痛哭、唱歌、跑步都是很好的宣泄方法。不要为了面子而过分压抑自我,去KTV找一个小包房,把音乐声量开大,一个人在里面唱、吼、哭,怎么痛快怎么来,这也是小编目前觉得最好的法子了。
2、能专注,也要能放下。
在工作的时候,抛开所有,只专注于现在要完成的任务上,集中注意力,你会忘记之前的负面情绪,开始冷静沉着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到了休息时,就放下你的工作。到家了也不要脑子一直琢磨,好好和家人一起做饭吃晚餐,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来,也不要把家里的情绪带到工作上。
什么时候要做什么,就全心全意做;到了时间就要迅速放下,不要占用你的其他空间,这样才能松弛有度。
3、心情暴躁的时候,深呼吸,然后忍耐5分钟
在心情暴躁想要冲人发火的时候,先深呼吸,然后忍耐5分钟,并用这5分钟进行思考:我为什么这么暴躁,是眼前人造成的吗,我想让眼前这个人做什么,我对他发火会带来什么影响,我应该怎样让眼前的人更配合我的工作……
把这些问题想清楚,这时候我想你应该可以克制自己的情绪了。不要迁怒他人,就算是对方冒犯在先,也要冷静,暴躁发火并不能解决问题,你首先要做的是先解决问题,而不是给问题增加难度。
当然,问题解决完,还是有负面情绪,那么找个适当时间去宣泄一下吧。
4、加强体育锻炼,调整饮食习惯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骑车、游泳等,不但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释放负面情绪,让自己的身心处于比较健康积极的状态,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调整饮食习惯,合理膳食。营养要均衡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奶类、豆类食物,少吃肥肉和荤油,少吃腌制、油炸食物,宜清淡少盐,食量与运动量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控自己;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友情提醒
以上就是关于《交警容易暴躁?到底谁是罪魁祸首》的内容,如果你还有其它疑问或者需要,可以立即咨询我们,也可加入我们网站的QQ群784591071交流探讨。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游客 2022-05-03 07:5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