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二、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
三、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革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
四、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五、制定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六、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七、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八、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九、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定期检测作业环境中产生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