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矽肺病例占尘肺总病例的40%左右,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矽,“硅”的旧称,矽肺是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作业非常广泛。
我们通常将接触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作业,称为矽尘作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粉尘浓度越高,分散度越大,发病时间越短,接尘工龄越长,防护措施越差,病变越严重。此外,劳动者的个体因素如年龄、营养、遗传、个体易感性、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呼吸系统疾患对矽肺的发生也起一定作用。既往患有肺结核、尤其是接尘期间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易罹患矽肺。
一、矽肺的种类
(一)根据发病速度分类
矽肺可以分为慢性矽肺、速发型矽肺、晚发性矽肺三种。矽肺发病速度与接触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接尘年限有显著关系,临床以慢性矽肺最为常见。
矽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大多数慢性矽肺接触较低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15~20年后才发病;但发病后,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病变仍可继续发展。少数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者,称为“速发型矽肺”(acute silicosis)。
还有些接尘者,虽接触较高浓度矽尘,但在脱离粉尘作业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或发现异常但尚不能诊断为矽肺,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delayed silicosis)。
(二)按病理形态分类
按病理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矽性蛋白沉积、团块型。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矽结节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矽结节是矽肺特征性病理改变。
1.结节型矽肺
肉眼观,矽结节稍隆起于肺表面呈半球状,在肺切面多见于胸膜下和肺组织内,大小约为1~5mm。
镜下观,可见不同发育阶段和类型的矽结节。早期矽结节胶原纤维细且排列疏松,间有大量尘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典型矽结节横断面以葱头状,外周是多层紧密排列呈同心圆状的胶原纤维,中心或偏侧为一闭塞的小血管或小支气管。
2.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矽肺
在肺泡、肺小叶间隔及小血管和呼吸性细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相互连接呈放射状、星芒状,肺泡容积缩小,有时形成大块纤维化,其间夹杂粉尘颗粒和尘细胞。
3.矽性蛋白沉积
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之为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多见于短期内接触高浓度、高分散度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年轻工人,又称急性矽肺。
4.团块型矽肺
肉眼观,病灶为黑或灰黑色,索条状,呈圆锥、梭状或不规则形,界限清晰,质地坚硬;切面可见原结节轮廓、索条状纤维束、薄壁空洞等病变。
多数矽肺病例,由于长期吸入混合性粉尘,兼有结节型和弥漫间质纤维化型病变,难分主次,称混合型矽肺;有些严重病例兼有团块型病变。
二、职业病矽肺的伤残等级标准
尘肺一经确诊,不论期别,均应及时调离接尘作业。
伤残程度轻者(六级、七级),可安排在非接尘作业从事劳动强度不大的工作;伤残程度中等者(四级),可安排在非接尘作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从事康复活动;伤残程度重者(一级、二级、三级),不担负任何工作,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从事康复活动。
三、矽肺的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有肺结核、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
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情进展加剧,甚至死亡。其中,最为常见和危害最大的是肺结核。矽肺如果合并肺结核,矽肺的病情恶化,结核难以控制,矽肺合并肺结核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湖南娄底市新化县疾控中心免费筛查偏远山区疑似尘肺病患者
职业病防治的六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