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是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就广东而言,职业病防治工作依然存在严峻挑战,除了肌肉骨骼疾患、职业心理紧张等新型职业病危害外,噪声等传统危害依然影响着广大劳动者健康。
当前,职业性噪声聋是广东第一大职业病,且病例数仍呈现出较快增幅。
3月3日是第24个“爱耳日”,以此为契机,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联合省职业健康协会举办了实施听力保护行动暨噪声危害防控技术专家论坛。当天还同步上线了“听力保护”小程序。
具体内容,和广东卫生在线一起来看。
不可逆,重在预防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听力受损是全球最常见的感官残疾。
工作场所噪音是听力受损的重要原因。职业性噪声聋是不可逆的永久性听力损伤,其防治重点在于预防。有些噪音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在噪声环境中的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者三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论坛特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孙新、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郗昕等专家莅临授课指导。
孙新作了《新时期职业卫生研究进展与展望》授课,针对全球职业健康面临的新挑战,分享了工作相关疾病伤害负担、噪声致听力损失、人机工效学等相关研究进展,从技术进步、老龄化、长工时以及气候变化四个方面对职业健康未来的影响进行展望。
郗昕作了《听力损失分级的变化及其对公共卫生、残疾救助和临床干预的影响》授课,主要讲授近年来国际听力损失分级标准的发展变化,比较不同标准的优缺点,分享听力损失诊断方法、听力残疾的评定方式等知识要点。
保护听力,广东“两个率先”
事实上,预防噪音危害,也是广东省职业病防治中力推的重点工作。
2022年发布的《广东省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不断落实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比如治理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岗位合格率达到85%以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劳动者防噪声耳塞或耳罩正确佩戴率达到80%以上。
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处长刘师琪谈到,广东在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两个率先”:
▧ 率先将重点行业用人单位劳动者防噪音耳塞或耳罩正确佩戴率纳入防治指标;
▧ 率先在规划设置了“听力保护行动”专栏,提出从噪声危害监测、健康教育培训、听力保护指导及效果评估、早期健康筛查、临床诊断治疗等关键点预防和控制噪声危害。
省职业健康协会会长、省职防院院长胡世杰介绍,在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的支持和指导下,省职防院开展了近万家企业噪声危害监测工作,搭建听力保护管理平台,研发噪声远程在线监测技术和设备,开展了工程治理、个体防护指导及效果评估、听力筛查与诊断以及康复治疗一体化服务等工作,为保护劳动者听力健康贡献力量。
“十四五”期间,该院将实施广东省听力保护行动的“五个一”工程,即建设100家示范企业、开展100场宣教活动、培养100名听力健康监护主检医师、帮扶1000家中小微企业、帮扶10万对耳塞,并实现“三个85”的目标。
“听力保护”小程序上线
人的听觉系统异常精密和脆弱,强烈的噪声直接伤害内耳的毛细胞,使细胞变性、死亡,早期尚可治疗,晚期则不可逆转。但听力损伤常常发生在不知不觉间——耳朵不一定会有疼痛感、听力下降初期往往也并非连续发作。
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离不开“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当天,省职防院““听力保护”小程序正式上线,帮助广大劳动者了解职业噪音,提供风险自测、噪音计算及护听器选择等服务。有需要的人群可以关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微信公众号,按下面的提示操作。
温馨提醒:长期处于超过85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将容易导致听力损失。噪声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要进行岗前、岗中和离岗健康体检,做好个体听力防护等。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由职业病网整理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全国爱耳日,我们聊聊“关于职业性噪声聋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