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汞,属于重金属,毒性不大,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的一般无毒性作用,但是汞在入血后则迅速被氧化后可产生毒性作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汞中毒的作用机理吧。
一、汞中毒的接触途径
汞是人体非必须元素。职业性暴露和饮食是人体摄入汞导致汞中毒的两个主要原因。此外,汞还可以通过呼吸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汞中毒的主要接触途径如下:
(一)呼吸道吸入
金属汞主要以蒸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无机汞化合物以烟、雾、粉尘形式经呼吸作用进入人体。汞蒸气具有高度弥散性和脂溶性,易透过肺泡壁吸收,并经血液循环至全身。空气汞浓度增高时,吸收率也增高。经呼吸道吸收的汞可占吸入量的75%以上。(0.05mg/m3X10m3X80%=0.4mg)
大量吸入汞蒸汽会出现急性中毒,其表现为肝炎、肾炎、尿血和尿毒症等。
(二)皮肤吸收
金属汞基本不能通过完整皮肤吸收。无机化合物吸收量不大。
经皮吸收量很小,仅占经呼吸道吸收的1%。(0.05mg/m3,经皮吸收率0.024ng/cm2·min,体表面积1.8X104cm2,8h,进入体内约10.4μg)
(三)消化道吸收
金属汞经消化道吸收极少,约小于摄入量的0.01%(健康人口服金属汞不会引起中毒,人口服100~500g金属汞,除偶有腹泻外,未见其他影响)。
汞盐和有机汞易被消化道吸收,(有机汞经消化道吸收可占到摄入量的90%)。
汞的无机化合物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吸收率取决于其溶解度,一般为7%~15%,溶解度较高的可达30%。二价汞离子较一价汞离子更易吸收。
二、汞中毒的作用机理
汞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与汞的化学形态、环境条件和侵入人体的途径、方式有关。汞的毒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Hg-SH反应是汞产生毒作用的基础。血液与组织中的汞离子可与蛋白质及酶系统中的巯基结合,且不易分离,使与巯基有关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丙酮酸激酶、琥珀酸脱氢酶等失去活性。高浓度的汞离子还可与酶中的氨基、羟基、磷酰基、羧基等结合,影响功能基团的活性。
由于这些酶和功能基团的活性受影响,蛋白质发生结构型不可逆的变性,阻碍了细胞生物活性和正常代谢,最终导致细胞变性和坏死。
但汞与巯基结合并不能完全解释汞毒性作用的特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汞在人体内的分布
血液中的汞,最初分布于红细胞及血浆中,通过血循环初期比较均匀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组织中,数小时后从肝脏(最初)向肾脏(主要)集中。肾脏中汞含量最多,达体内总汞量的70%~80%,其次是肝、心和中枢神经系统。
肾脏中的汞可与多种蛋白质结合,特别是与金属硫蛋白结合成汞硫蛋白贮存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随着进入的汞量增加,金属硫蛋白的含量与含汞量均见增高,但当这种蛋白耗尽时,汞即可对肾脏产生损害。尿汞排泄量亦随之降低。
金属汞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与同等量的汞离子相比,元素汞进入脑内的量可高达10倍;可在脑组织中被氧化成汞离子,损害脑组织;并可在脑中长期蓄积,脑干中最多,其次是小脑。大脑皮层、海马、脑干中的嗜汞细胞含汞量比邻近细胞高16倍。
汞也可通过胎盘转运进入胎儿体内。胎盘组织中的总汞量,明显高于母血和脐血,而脐血又明显高于母血,说明汞能在胎儿体内蓄积,并导致损害。
汞亦分布于口腔粘膜、唾液腺,临床上有口腔炎表现。
四、汞的代谢
肾脏是汞主要的排泄途径,约70%随尿,20%随粪排出,其余随唾液、汗液、乳液排出。开始接触时,汞排出量多而快,之后排出减慢,量减少。
相关阅读: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金属汞慢性中毒:主要是神经性症状,表现为易激动、口吃、焦虑、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精神压抑、头痛、肢体麻木等。此外胃肠道、泌尿系统、皮肤、眼睛均可出现一系列症状。
急性汞中毒:肝炎、肾炎、蛋白尿、血尿和尿毒症。
无机汞中毒:以消化道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
有机汞化合物中毒:一般症状有头痛、疲乏、健忘和精神异常等,也有出现口周围和肢端麻木、感觉障碍、语言障碍、步态不稳、视野缩小、听力障碍,以及肌肉萎缩、肌痉挛等症状。注意甲基汞中毒,最先损害脑组织,易透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可导致胎儿白痴)。
因编者能力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编辑微信17726603325)。如想进一步讨论交流或有其他需要,劳动者病人可加QQ群784591071;专业从业人员可加QQ群663924660。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哪些疾病属于职业性化学中毒?
职业病|急性氯气中毒的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病大揭秘:进厂5年致下肢瘫痪,究竟怎么回事儿?
东莞工人需警惕有机溶剂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