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肿瘤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的肿瘤。职业性致癌因素包括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但在职业性肿瘤的致癌因素中,最常见的职业性致癌因素是化学物质。
根据2013年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我国现有11种职业性肿瘤,分别包括: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机器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11.β-萘胺所致膀胱癌。
职业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职业性肿瘤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多发生于与致癌物接触机会最多、作用最强烈或对某些致癌物有特别的亲和性的部位。皮肤和肺是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作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故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当然,职业性肿瘤也可以发生在接触的过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类物质,却诱发膀胱癌。同时致癌物也可以引起多部位的癌症,如砷可以导致肺癌,也可引起皮肤癌。此外,还有少数致癌物引起癌症的范围很广,如放射性物质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
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有潜伏期
职业性癌症要在一定条件下(如接触可致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发病,并且也有潜伏期。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后,并非立即发生癌症,而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有所谓“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一般较长,如石棉致胸膜间皮细胞瘤,潜伏期可达20~60年,平均为40年左右。也有少数癌症潜伏期很短,如苯所致白血病,最短仅需4个月。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40岁以下,这与其潜伏期长有关。但总的来说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如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比非职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10~15年。
有些职业性肿瘤比一般非职业性的同种肿瘤恶性度高,如芳香胺化合物引起膀胱癌常为多发性,往往累及整个泌尿系统,而且复发率也高;苯所致的白血病,多为急性型,发展很快,病人存活时间很短。这些病理的特点,对于鉴别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肿瘤时具有一定的意义。
为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请相关从业人员和用人单位重视职业病防护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培训,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劳动者身体异常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拖延扩大。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