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牙酸蚀病也称职业性牙酸蚀症,是较长时间接触各种酸雾或酸酐所引起的牙体硬组织脱钙缺损,是生产和使用酸的工人的一种较常见口腔职业病。
最早发现的职业性牙酸蚀病的发病因素便是由于职业暴露。由于盐酸、硫酸、硝酸在工业上接触机会较多,而且带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从事盐酸制造(接触氯化氢和盐酸雾)、硫酸制造(接触SO2、SO3和硫酸雾)、硝酸制造(接触N02和硝酸雾)的员工是极易患上牙酸蚀病的。
其临床表现除了前牙牙冠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外,还有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常伴有牙龈炎、牙雕出血、牙痛、牙松动感等。严重者牙冠大部分缺损或仅留下残根。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牙痛,流泪,食欲不振,畏光流泪等症状。
【诊断及分级标准】
一度牙酸蚀病:前牙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齿为一级牙酸蚀者,可诊断为一度牙酸蚀病。
二度牙酸蚀病:前牙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齿为二级或三级牙酸蚀者,可诊断为二度牙酸蚀病。
三度牙酸蚀病:前牙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齿为四级牙酸蚀者,可诊断为三度牙酸蚀病。
附件下载:
GBZ 61-2002 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pdf(已废止)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最全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目录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管的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官网版更新来了!GBZ 2.1-20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5-2014职业性尘肺病的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