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口县:努力让群众“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2018年,城口县卫计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卫生健康“363”工作路径,用健康扶贫统揽卫生健康工作,全县投入4500万元专项用于健康扶贫(包括尘肺病防治),坚持“123456”总体发展思路,在分级诊疗、健康扶贫、公立医院薪酬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健康扶贫成效明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常态化指导督导;市卫生健康委有力支持;部门乡镇协调配合,坚持健康扶贫“一盘棋”。全县投入4500万元专项用于健康扶贫(包括尘肺病防治)。并建立托底政策,通过严格入出院指征,合理使用检查、合理使用药物、合理使用耗材,严考核及“一分担”(目录外费用超过10%的由医疗机构承担)机制,实现住院自付不超过10%,门诊大病慢病不超过20%。
二、分级诊疗成效明显。去年上半年,乡镇卫生院看病就医达270874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25.53%。一是基层医务人才队伍不断加强,柔性引进心血管等学科专家5名,补充30名专业技术人员,选拔13名院长和副院长,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副院长管理培训全覆盖,培训医务人员265人次。二是医疗设备配置力度不断加大,坚持科技兴医助推防病治病能力提升,近年来,为县、乡医疗机构投入6764多万元用于配置基本医疗设备,达800多台件。逐步形成“乡镇检查、县级诊断和县级检查、县外诊断”的服务格局。三是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不断提升,确保有专家看病。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在区域内流动。四是医联体建设作用不断增强。构建覆盖县乡村紧密型的医联体,实现“大手牵小手”,抱团发展。
三、绩效改革成效明显。一是建立阳光下的薪酬机制,激发医务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动力。允许医务人员平均薪酬可以高于城口县其他事业单位平均薪酬的2.5-3倍,建立了灵活的薪酬制度。柔性引进医疗机构业务副院长、学科带头人实施年薪制,释放了人才引领发展的红利。二是配好管好用好医疗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看准病、用对药的能力。2017-2018年,共筹资3000多万元,添置了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达605台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近看病就医。三是加强医院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远程心电县乡全覆盖,每天为乡镇卫生院诊断150多人次。利用远程会诊充分引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和三甲医院大专家的服务。
目前,全县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新建了重症医学科等区域重点学科和心血管内科等临床重点专科。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两个次均费用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医务人员待遇得到了改善,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动力。通过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和深化医德医风建设,医务人员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大幅度下降,社会的认同感和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下一步,将加大美丽医院建设力度,为群众看病就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医疗设备配置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