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职业病员工如何维权?公司是否违法?
劳动者如果怀疑所得的疾病为职业病,应当及时到当地卫生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对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30日内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鉴定后仍有异议的,可以在15日内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执行。
其次,若未得到有效处理,患者可寻求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协助。若用人单位继续拒绝,患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捍卫自身权益。在整个过程中,务必妥善保存相关证据,例如工作证明、体检报告等。总而言之,疑似职业病员工需积极争取自身权益,以确保能获得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如企业未能履行以上义务,员工有权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在对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和医学观察期间,企业必须尊重患者的劳动权利,严禁在此期间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一旦发现有员工疑似患有职业病,企业应立即安排其接受诊断或医学观察。在员工离职之际,企业也须依法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如果疑是职业病,单位是不能够辞退的,否则就是违法辞退。
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虽然疑似职业病还没有被诊断为职业病,但也是有职业损害事实的存在,因此用人单位方面给予劳动者的待遇与处理办法可以参考职业病赔偿待遇标准。
用人单位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及时向什么部门报告
1、《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2、《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4、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5、用人单位和医疗机构一旦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一旦确诊为职业病,用人单位还需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待遇。病人有权要求获取前三次的体检报告复印件,单位应加盖公章;单位应通知是否确诊为职业病。
6、诉讼期间,劳动者的治疗费用按照职业病待遇规定的途径支付。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7、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第十一条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疑似职业病员工离职怎么处理
1、一旦发现有员工疑似患有职业病,企业应立即安排其接受诊断或医学观察。在员工离职之际,企业也须依法妥善处理相关事宜。若员工被确诊为职业病,企业则需依照工伤待遇给予赔偿。同时,企业还需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当然,您有权利要求公司确认是否为职业病。首先,建议您向当地的劳动部门提交申请,由专业机构进行诊断和确认。如果确诊为职业病,您有权依法享受相应的医疗和补偿待遇。随后,您可以与公司进行协商,争取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不成,您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可以写一份“自愿放弃疑似职业病诊断声明书”,让这类员工在上面签字。我也因此事专门咨询过律师,这个声明书按道理来讲是不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但如果有这样的一份声明,员工事后还来闹事,一般卫生/安监部门都是向着你们的,这样可以避免好多麻烦。希望能帮到你。
4、法律分析:只要在发现被诊断为职业病时起,在用人单位没有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工个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起申请,无论该职工还是不是原来用人单位的职工,可以要求工伤离职赔偿。
5、合同到期离职时,如果员工体检身体不合格,单位并非一定有权解除劳动关系,具体需根据员工的身体状况及法律规定来判断。
6、用人单位在与职工终止、 解除劳动关系 或者办理 退休 手续前,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
7、离职后发现疑似职业病跟单位要劳动合同去做鉴定单位不给,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申诉。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不给员工,单位都是违反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而如果单位违规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疑似职业病而达不到怎么算呢?
1、第四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strong]疑似职业病应[/strong];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通常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strong]疑似职业病应[/strong]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3、职业病的诊断,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有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最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确诊职业病,关系到工人能否享受国家的劳动保险待遇,故不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也涉及到正确执行国家的劳动保护政策。
4、律师答复,根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结合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对不能确诊的疑似职业病病人,可以经必要的医学检查或者住院观察后,再做出诊断。
5、康复以及赔偿等待遇。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义务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6、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执行。诊断为职业病的,应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伤残等级,并与所在单位联系,依法享有职业病治疗、康复以及赔偿等待遇。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义务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什么是疑似职业病与疑似职业病处理
②疑似职业病处理: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疑似职业病是类似职业病症状但未被确认的疾病,与职业病相对。职业禁忌证指的是从事特定工作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或诱发对劳动者健康危险状态的特殊状态。劳动者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时,应根据体检机构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如复查、诊断、调岗或调离原岗位。
疑似职业病是指人们长时间从事某种职业而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处理疑似职业病的方法如下: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疑似某种职业病,首先需要就医进行确诊。找到相关的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以确认病因和得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职业病的诊断,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有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
什么叫疑似职业病
①疑似职业病定义:②疑似职业病处理: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与职业病的概念相对应,即有患病现象,有可能是职业病,但是没有经过正规医疗机构的检查,无法确定的情况。患有疑似职业病的员工,应当尽快在有资质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确认,用人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按该条规定,疑似职业病乃是指劳动者经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发现可能遭受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因而安排进行进一步的专门检查和诊断,以求最终判断是否为职业病的特定阶段。
是。根据查询华律网得知,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疑似职业病是指与职业病的概念相对应,即有患病现象,有是职业病,但是没有经过正规医疗机构的检查,无法确定的情况。
本次末发现苯系物作业疑似职业病 的意思就是:这次体检没有检出来由于苯系物而产生的职业病。苯系物:苯及衍生物的总称,广义上的苯系物包括全部芳香族化合物,狭义上的特指包括BTEX在内的在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中有一定分布并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含苯环化合物。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职业病的诊断,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有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
在长期接触正己烷的职业环境中,如果出现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症状,应当考虑是否患有疑似职业病。诊断时需根据详细的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公司出现疑似职业病,怎么处理
首先,致函用人单位,请求安排职业病诊断,同时提交职业史及健康监护等必要材料;其次,若未得到有效处理,患者可寻求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协助。若用人单位继续拒绝,患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捍卫自身权益。在整个过程中,务必妥善保存相关证据,例如工作证明、体检报告等。
为员工提供全面有效的治疗服务,负担相关费用。 按法规要求向劳动保障部门汇报职业病发病情况。 对生产环境进行详细监测与风险评估,实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确保在患病员工康复前不解除其劳动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向员工提供合理的赔偿及补偿。
法律分析:只要在发现被诊断为职业病时起,在用人单位没有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工个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起申请,无论该职工还是不是原来用人单位的职工,可以要求工伤离职赔偿。
一旦发现有员工疑似患有职业病,企业应立即安排其接受诊断或医学观察。在员工离职之际,企业也须依法妥善处理相关事宜。若员工被确诊为职业病,企业则需依照工伤待遇给予赔偿。同时,企业还需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若企业存在职业病,需负相应责任。企业应在与员工签署劳动合同时明确告知可能的职业危害及其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等相关事项,不能有任何欺瞒。若劳动者离岗或离职2年内出现疑似职业病症状,可以向相关机构请求鉴定。经过诊断被确认为职业病的员工,将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及其他相关待遇。
收到疑似职业病卡后用人单位应多长时间进行检查确认
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结束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期间,劳动者的治疗费用按照职业病待遇规定的途径支付。第五十一条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对职业病争议进行首次鉴定。若当事人对市级鉴定结论不满,可在收到鉴定书后的15天内,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在职业病认定过程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是关键,因此相关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具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资格。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当事人如果对职业病诊断结果或是职业病鉴定结论有异议,当事人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鉴定组织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八)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九)职业病诊断工作在受理后30天内组织诊断,完成后在20天内将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送达申请人及其所在单位。(十)当事人在职业病诊断过程中所提交的材料,将于相应的职业病诊断档案中,诊断结束后,不予退回当事人。
劳动者如果怀疑所得的疾病为职业病,应当及时到当地卫生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对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30日内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鉴定后仍有异议的,可以在15日内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执行。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谁承担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该情况的费用是由用人单位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和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这是为了保障疑似职业病病人在明确诊断期间所应享受的权益,用人单位应当予以保障。
用人单位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这是为了保障疑似职业病病人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及时接受诊断和医学观察,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类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对的。第三款规定: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依据相关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
这种情况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在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承担方面具有主要责任。然而,如果用人单位已经为劳动者投保了工伤保险,那么这部分费用会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如果疑似职业病病人需要接受医学观察,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适当的医疗和护理措施,以确保其健康和安全。
无论最后是否诊断为职业病,用人单位均应当承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疑似职业病怎么处理
首先[strong]疑似职业病应[/strong],致函用人单位[strong]疑似职业病应[/strong],请求安排职业病诊断[strong]疑似职业病应[/strong],同时提交职业史及健康监护等必要材料[strong]疑似职业病应[/strong];其次,若未得到有效处理,患者可寻求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协助。若用人单位继续拒绝,患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捍卫自身权益。在整个过程中,务必妥善保存相关证据,例如工作证明、体检报告等。
寻求医疗帮助[strong]疑似职业病应[/strong]:如果疑似某种职业病,首先需要就医进行确诊。找到相关的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以确认病因和得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暂停或调整工作:一旦确认患有职业病,可能需要通过调整工作环境或工作内容来减少对健康的进一步损害。这可能包括停止从事特定的职业、减少工作时间或调整工作岗位。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在对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和医学观察期间,企业必须尊重患者的劳动权利,严禁在此期间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一旦发现有员工疑似患有职业病,企业应立即安排其接受诊断或医学观察。在员工离职之际,企业也须依法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根据法律规定,向员工提供合理的赔偿及补偿。如企业未能履行以上义务,员工有权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应由所在单位负责。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确保其在工伤或疑似职业病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疑似职业病公司不处理怎么办
1、首先,致函用人单位,请求安排职业病诊断,同时提交职业史及健康监护等必要材料;其次,若未得到有效处理,患者可寻求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协助。若用人单位继续拒绝,患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捍卫自身权益。在整个过程中,务必妥善保存相关证据,例如工作证明、体检报告等。
2、虽然疑似职业病还没有被诊断为职业病,但也是有职业损害事实的存在,因此用人单位方面给予劳动者的待遇与处理办法可以参考职业病赔偿待遇标准。
3、一旦鉴定为职业病,应向企业提出工伤保险费用和赔偿,或向劳动部门提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赔偿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
4、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在对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和医学观察期间,企业必须尊重患者的劳动权利,严禁在此期间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一旦发现有员工疑似患有职业病,企业应立即安排其接受诊断或医学观察。在员工离职之际,企业也须依法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5、离职后发现疑似职业病跟单位要劳动合同去做鉴定单位不给,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申诉。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不给员工,单位都是违反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而如果单位违规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6、疑似职业病劳动者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职业病病人的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
被公司解雇后在疾控中心查岀疑似职业病该怎么办?
1、如果疑是职业病,单位是不能够辞退[strong]疑似职业病应[/strong]的,否则就是违法辞退。
2、否则是无效的(即使双方都签[strong]疑似职业病应[/strong]了字),如果职业体检有职业病疑似或确诊,你可以要求公司恢复你的劳动用人关系,为你申报工伤进行治疗后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过鉴定后按工伤残废等级后由社保部门和单位对你进行赔偿和补偿,这是毫无疑问的。
3、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就是你讲的鉴定前费用)。 第五十条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4、发现疑似职业病人的,应当及时安排进行职业病诊断。
5、《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条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通常是当地的疾控中心)第四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
我有职业健康体检证明我是疑似矽肺职业病患者.我是在福建武平青山子煤矿...
第四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正己烷作业疑似职业病
1、在长期接触正己烷的职业环境中,如果出现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症状,应当考虑是否患有疑似职业病。诊断时需根据详细的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2、职业健康检查通常包括对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如三苯、粉尘及正己烷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具体检查项目可能包括肺功能测试、血液检测、尿液检测等,以全面评估劳动者身体状况。
3、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正己烷中毒纳入职业病范畴,并要求用人单位采取有效职业病防护措施。联建公司在更换使用正己烷前,未向有关部门申报,也未告知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公司未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使用正己烷时,应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福建省仙游县外来农民工尘肺职业病事件:暴露出业主违法规定、地方领导官僚主义严重、职能部门失职等问题。甘肃古浪县尘肺病事件:大量工人患尘肺病,政府将尘肺病纳入新农合报销病种并给予补助。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正己烷中毒事件:员工因接触正己烷导致中毒,安监、信访等部门介入沟通并解决补偿分歧。
5、目前,有些对印刷质量要求较高的彩印业、艺术印刷业采用净化无尘的空调环境,这看似良好的这种作业环境,却使得空气中的正己烷浓度超出标准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工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在含较高浓度正己烷环境中工作,可以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严重时可引起肌肉萎缩、下肢瘫痪。
6、近年来,我国已发生多起典型职业病事故,如河北白沟苯中毒事件、福建省仙游县外来农民工尘肺职业病事件、甘肃古浪县尘肺病事件、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正己烷中毒事件、广东省白云区、荔湾区二氯己烷中毒事件及深圳市某汽配厂白血病事件等。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应急管理部: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获批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鲍勇:从五方面解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9月7日中宣部新闻发布会: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维权有道,职业病网获全国职业病患者多封感谢信
前沿观察:加强职业性中暑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
职业健康标委会职业病诊断组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答复“推行尘肺病责任险立法”建议:将深入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